资源描述:
《激情燃烧的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情燃烧的语文课堂 【Keyotionbustion;Languageclassroom 最近听了一节语文课,虽然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但是却又说不出有多么好,总觉得像缺少点儿东西。仔细品味,发现缺少的是激情——教师的激情。事后在评价这节课时,执教者首先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由于当时身体不太好,感情激发不出来,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确实,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很喜欢中央电视台刘璐主持的一个栏目,叫“激情广场大家唱”,
2、那激情飞扬、万众欢唱的场面实在令人神往,那真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常常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该是激情广场,让激情燃烧,让心灵飞翔! 那么,激情来自哪里? 激情源于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活水。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不能说那不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知交、知心、知己,心心相印,课堂里就会产生教育的能量,给学生以温暖。如果对语文缺少情意,冷淡、冷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中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到有共振效应。 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
3、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在语文课上,激情怎样表现呢? 第一,教师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用优美而精辟的语言导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契机。一个好的教师,三言两语就会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趣味顿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钱梦龙、欧阳代娜等人的讲课,尤其重视课前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钱梦龙先生以自己的名字为题来打字谜:“发了财梦想成才——钱梦龙”作为课堂开头,一下子使自己与学生缩短了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习得”过程中情绪激昂,
4、投入充分。教师的情感在活动系统中,始终影响着学生。一个好老师,在一堂优质课中,始终是充满激情的,而常常用优美的语言把它准确地传达出来,学生不时被老师的如珠妙语所感染、激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之后,常常听学生这样评论:“这堂课是一首诗、一篇散文。”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情感美的功能。 第二,用激情多彩的语文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将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引入教学之中,如“开心辞典”,你准备了吗?“新闻调查”,你思考了吗?“精品一刻”,你赏析了吗?“梦想剧场”,你表现了吗?“实话实说”,你参与了吗?快乐语文,“精彩十分”!全班同学自由组成若干栏目组,集体策划、组织、实践、总结。这个过程有知识
5、的积累,有思想的历练,有审美的培养,有创新的表现。第三,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情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以情动人。首先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教师钻研教材,同样要有情,不能做冷漠旁观之态。自己不被文章打动,教学语言就不可能出自肺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让自己与学生一道接受艺术作品的思想与情感熏陶,同享美好情感,引起内心震动,以达感情共鸣。例如:学习朱自清的《绿》,应与朱先生一道去领略梅雨潭风光,去爱独特的令人惊诧的“奇异的绿”,去饮醇如“女儿红”的绿酒,去吻洁如少女脸庞的绿的精灵,去唱心中蕴
6、藏的绿的颂歌,从而激发起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怀。其次,要用有声的语言传情,对特别感人的段落、语句要反复吟诵,以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于漪老师上《出师表》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从分析形势到进言劝诫,到出师明志,到临别寄情,全文624字,句句恳切,字字真诚,感人至深。于漪老师紧紧抓住这一文章特点,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作为刘备临崩托孤之老臣,对受托辅助的幼主激励、启发、期望之殷殷,情意之恳切,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7、,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每一课都有一个新的惊喜,每一课都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每一课导入的角度都在不停地变化。比如教《春》,紧扣文章细笔细绘的特点,重在朗读吟诵,指导学生理解描写的顺序,描写的角度、方法及语言,充分突出文章横式结构组材的特点。教《海滨仲夏夜》则紧紧扣住一个“变”字,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取舍材料,如何描写活动中的景物……面对浅文,或描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