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

ID:2028380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4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_第1页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_第2页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_第3页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与古希腊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比——以“名实论”为视角提要:在先秦和古希腊,先哲们有着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都对“名实”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论辩,二者既有相通之处看,又有差异。本文梳理了先秦诸子和古希腊贤哲的主要“名实”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正名”、“名”的本质和“名实”对应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对先秦和古希腊的“名实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先秦和古希腊都有关于“正名”、“名实概念”、“命名原则”及“名实关系”的论断和辩论,但是侧重点不同,先秦诸子主要关注“正名”和“名实关系”等问题,古希腊贤哲从语言本体上讨论“名”的本质和“词”与“物”的关系等问题。关键词:名实论、

2、正名、名的本质、名实关系1.引言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载体。语言世界和哲学世界密切相关,以语言为对象的哲学思考乃是哲学与生俱来的问题,中西哲学思想中语言哲学始终占重要的一部分。在先秦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先贤的语言哲学思想中,都不乏对“名”与“实”或“词”与“物”即“名实论”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本文尝试梳理先秦和古希腊语言哲学中关于“名实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2.先秦的“名实之辩”“名实之辩”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问题(胡适,1996),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名实互不相符,名实关系紧张起来。儒

3、家“正名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名”不符“实”、“名实”关系混乱,通过“正名”就是要改变现状,通过重新定义或制名达到“名”符其“实”的正常社会秩序。名实不符的社会现实肯定了“正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引发了对名实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正名说”的导引下,各家提出自己关于“名实”的立言宗旨和内容(魏义霞,2010:14-19)。诸子百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名实”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家观点各有异同,以下我们对诸子关于“名实”的论述进行梳理总结。孔子作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首倡“正名”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4、不兴。”(《论语·子路》),孔子认为正名是维护秩序的基础。孔子还主张“以名则实”,重视和强调“名”对“实”的匡正作用。儒家另一代表荀子提出“制名以指实”和“约定俗成论”的制名原则,即“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之约则谓之不宜。”(《正名》),这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不谋而合,荀子重点强调语言中的名实内容一旦确定,是不可以随意变动的(谭慧颖,2011:9-15),人们依据关于事物的不同认知,制定出相应的名称。道家的老子主张“无名”,认为名不可正。《道德经》开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本身虽然有意义,但根本之义却在“名”之

5、外,“无名,天地之始”,语词之“名”只能命名具体的事物,而其意义只能由道给出,道只能领悟,不可言说,因而不存在“正名”的问题(刘利民,2012:21-25)。庄子也有关于“名实”4的论断,《齐物论》一文隐含的表达了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由于人们的认识工具和视野的限制导致了名实关系不和谐,由于人们价值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名实的分裂状态。庄子更加看重意义,认为不仅要“语形名”,还要“知其本”(《天道》)。墨家也反对孔子的“正名”,墨子坚持通过对名取关系的设立纠正名实不符,认为名实是否相符决定了语言的真伪、当否,语言可以通过经验来判定(魏义霞,2010:14-19)。墨

6、子主张“取实予名”,“察实”、“分物”而后有“名”,即“名”是由“实”来决定的,名必须有真实可靠的来源,没有“实”,就无所谓“名”,“实”是第一性的,而“名”是第二性的,由此提出语言如何正确反映实在的问题。后期墨家认为用于称谓的言词叫做名,称谓的对象叫做实,名必须以实为中心,“名”又可分为达名、类名、私名,达名即普遍概念、类名即分类概念、私名即个别事物的特称。这些不同层次的概念所反映的实,有不同的范围。名家以擅长辩论著称,在辩论中注重分析名词、概念的异同,中心议题是名称与其自身的指称问题(周建设,2011:95-101)。公孙龙和惠施是名家的两位著名代表人物

7、,代表了彼此对立的两种名辩思潮,把名实之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孙龙代表“坚白派”,提出“白马非马”这一论题,过分夸大概念形成中的差别性;惠施代表“合同派”,提出“万物毕同毕异”,强调事物的同一性,万物之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胡适,1983:95-112)。两派观点对立,但始终以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关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从以上各派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各家都围绕“名实”进行论辩,但具体的“名实”观点各有不同,儒家坚持“正名”,道家认为“无名”,墨家主张“取名予实”,名家则注重通过辩论探讨语言与实在的关系。1.古希腊贤哲的观点先秦诸子在对“名”与“实”的关系讨论

8、的同时,古希腊的贤哲们也在就“唯实论”与“唯名论”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