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992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漫议“新华体”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漫议“新华体”近20年来,我国新闻界对所谓的“新华体”,即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文体,有不少议论。誉之者有之,贬之者有之。笔者总体上不同意使用“新华体”一词,因对它的界定五花八门,很难说哪一个是科学的、准确的。此外,所谓的“新华体”也不是新华社所独有的。 一、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写作体式 笔者查阅了一些新闻学辞书,仅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有此辞条。照录如下: 新华体,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关于新华体的特点说法不一,但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已流行通用。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篇
2、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新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没有“新华体”辞条,但有“新闻文风”辞条。“新闻文风”的释义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文字风格。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整顿文风的概念,并得到广泛承认和应用。新闻文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进程中,中国新闻工作者形成了自己的文风,这就是真实、实在、简洁
3、、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等。”这“成为中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也仅有“新闻文风”辞条。辞条释义说:“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期间,新闻文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1942年8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认为建立新的文风,是整风中的一件大事,是报纸和有关一切工作者应当倡导的事情。新的文风要有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打破固定的写作公式,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新闻文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表现是:(一)真实、实
4、在。不仅报道的事实要完全真实,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要朴实、客观,不讲假话、大话和套话。(二)简洁、明了。新闻作品要求篇幅短、段落短、句子短,使读者一看就明白。选择群众关心的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三)尖锐、泼辣。要求观点明确,旗帜鲜明;重要的新闻报道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四)生动、活泼。新闻作品形式多样,语言丰富多彩,饶有兴味。” 后两个辞条的释义同前面“新华体”的释义大同小异。这表明,所谓的“新华体”实际上是我国新闻界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的新闻写作体式,一种优良的新闻文
5、风。与其称之为“新华体”,倒不如称为我国新闻文体或文风更符合实际。 1995年北京一家报纸的一位年轻记者撰文谈到“新华体”与本报新闻写作体式的关系以及新闻写作如何体现本报的特色时说,新闻媒体的特色是在一个“大新闻”规范的约束下来体现的,在规范化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在“新华体”的包容之中体现本报的“体”。 1996年一家新闻业务刊物刊载的一篇论述“新华体”的文章说,“新华体”是“我国新闻媒介报道语言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的代表。 二、借鉴外国新闻实践中的好做法 我国新闻界形成的这种新闻写作体式,并非凭空创造的。它借鉴了
6、外国数百年新闻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好做法、好经验。 早在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同志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就说:“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也讲到怎样求得新闻成为事实的真实报道的问题,例如,最初步的新闻学,就说到每篇论文必须有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名、事实的过程与结果,新闻中有了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才算是新闻。再例如资产阶级的新闻学主张记者报道新闻时必须亲自到发生事件的地点去踏看,而且主张摄影的报道等。资产阶级新闻学中这些主张,我们认为是对的。”文章也指出了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不足。 我国新闻写作体式有许多内容都是
7、从西方新闻界引进的。我们不妨把《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华体”的释义同西方的新闻写作体式作个比较。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规定:通讯社的消息报道的是事实;消息应当准确、迅速、完整、有趣、简明;要尽一切可能客观地再现事实,力求公正;消息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等等。 历史悠久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科书《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1986年出版,改名为《新闻写作教程》)强调,“记者搜集到材料以后,必须加以核实”;要“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在新闻写作上要用词准确、清晰,有与内容相适应的节奏,用过渡词、句或段落把读者从一个思想引
8、入另一个思想,对读者有感染力;指出“倒金字塔的写作法是最简洁的形式”等等。 英国著名记者、当年英国《工人日报》副主编阿兰·魏宁顿(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