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99419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设计创造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日前,“2010中国国际创意设计推广周”举办之际,就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发展等话题,接受了《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以“设计”为切入点,对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交流。以下为访谈内容。 记者:作为设计大学的校长和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的设计主持者、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设计总监,您从设计教育、文化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见证经历了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从一个学科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产业? 潘鲁生:现代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受到高等教育关注,纳入大学体系,成为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重
2、要学科。就我国而言,现代化发展进程有自身历史特点,但设计教育蓬勃发展仍然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如果说当代中国“设计”从一个学科延展成了一个产业,那么我想,主要涉及的是设计支撑作用的发挥、以设计为核心的产业资源整合以及以设计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升级发展机制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希望以设计创新为动力,提升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中国的设计品牌和设计产业集群,形成中国的设计产业。 众所周知,我国是工业加工制造大国,但确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设计能力相对不足,设计环节存在缺失,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缺少强大的核心技术
3、,有众多的产品,却没有众多的自主品牌。贴牌生产、外贸经营所形成的“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产业和技术经济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方式”“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和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因此,关注设计,鼓励设计,保护设计,加强自主研发,加大对自有品牌设计发展的扶持力度,使“设计”从相对缺失的环节变成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使加工制造促成加工制造大军,发展为设计制造吸纳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使设计成为创造效益、激发创意、促进文化表达和价值观传播的动力,势在必行。简言之,中
4、国的经济不能只是贴牌制造充当“世界车间”,中国的孩子不能只有迪斯尼、日本动漫,时尚的中国人不能只是追求国外的奢侈品牌,文化资源的大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语言,体现民族的审美理想,传播进步发展的理念,这是设计的责任,也是我们打造设计产业的意义和方向。 记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设计”作为朝阳产业,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潘鲁生:当前,我国正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设计应该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成为创意、创造、创新的落实途径,并在更深的层次激发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作为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
5、的衔接点,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设计,有助于激发文化、科技的原创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不仅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将为高校毕业生开辟就业渠道,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和科研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是贯通产业和文化、教育的衔接点。另一方面,加强设计,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表达、传承和推广,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我们说,设计是支点,是纽带,是关键的环节,也具有战略意义,将发挥切实而深远的作用。 记者:您是世博会山东馆的设计总监,曾撰写系列文章分析世博会的设计,将世博会称为“设计博览会”。您如何看待世博会中的
6、创意设计? 潘鲁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发展”的主题,被誉为世界范围内探讨城市问题的头脑风暴,摒弃成就展、实力展的设计思维和语言,凸显出探索和反思的内涵,“和谐”、“低碳”、“可持续”等成为鲜明的设计理念。我想,在这个世博平台上,设计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已有文化成果的诠释,而是探寻未来路径的创意表达与实践;设计不再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追随者,而是观照人文与自然和谐,开掘先进技术的先行者;设计不再是“求新”或“复古”的单纯演绎,而是前所未有地祈望融会传统智慧,汲取发展的力量;设计也不再简单定位为商业助推器、消费引导力,
7、不只是追求艺术的感染力,而是承载了新的人文使命,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系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可以看到,在上海世博会诸多案例馆、主题馆和国家馆的展示中,设计发挥着比通常意义上产品设计、展示设计更丰富的作用,体现出设计在经济转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与管理协作的战略共生关系。显然,设计已不只是单纯的工艺或艺术行为,甚至不只是设计师的行为,而是相关目标、相关主题下不同领域的综合协作。正如交通系统、城市住房、能源利用、生活环境的规划中,设计是相互联系的系统,而非孤立、具体的项目环节。设计不仅需要融合科学与艺术,加强相关领域协作,更要在整体的、系统
8、化的规划构架中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从上海世博会可以获得的极鲜明的设计启示。 记者:就山东馆来说,我们很好奇山东馆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又有哪些匠心独运的设计看点? 潘鲁生:山东馆设计首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