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

ID:19760324

大小:6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5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_第1页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_第2页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_第3页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_第4页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大秦简教女校字一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79北大秦簡《教女》校字一則黔之菜北大秦簡《教女》有下引一段話:今夫不善女子,不肎(肯)自計。夫在官役,往來必卒。不喜作務,喜㱃日醉。與其夫家,音越越剛气(氣)。街道之音,發人請察。夫(021)來旦到,□(016)必夕棄。數而不善在前,唯悔可(擇)。衆口銷金,此人所胃(謂),女子之敗。見人有客,數來數娽。益粺(埤)為仁,彼沱(池)更澮(濊)。效人不出,梯以朢外。夫雖教之,口羊(佯)曰若,其□□(023)外。直(值)此人者,不幸成大。有妻如此,蚤(早)

2、死為(匄)。(022)引自朱鳳瀚《北大藏秦簡<教女>初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11-12頁。關於這段簡文的用韻,朱鳳瀚先生認為:“計”押質部韻;“卒”“醉”“氣”皆押物部韻;“察”,押月部韻。質、物皆入聲韻而旁轉,月、質亦旁轉。以上簡文中,“棄”,押質部韻,也可隨上一枚簡(021)所押韻部。“”“若”,押鐸部韻;“敗”“澮”“外”,皆押月部韻;“娽”收稿日期:2017年11月30日發佈日期:2017年11月30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

3、ow/3179,押屋部韻。屋、鐸亦皆入聲韻而旁轉。月、鐸皆入聲韻而相近。如果真的如朱鳳瀚先生所說,則簡文的用韻完全亂雜無章,毫無韻例可言,只是作者興之所到,想押就押,這樣隨隨便便的話那不就失去了用韻的意義了嗎?所以我們認為朱鳳瀚先生對這段簡文押韻情況的解釋是難以令人相信的。我們認為由於簡文存在著抄寫錯誤,以致於整段話的用韻顯得極不自然。根據簡文的用韻情況及文義,則所謂的“”字,疑是“遝”字的誤寫。試比較“遝”與從“睪”的“擇”字:(王輝《秦文字編》,中華書局,2015年,265頁)收稿日期:2017年11月30日發佈日期:2017年11月30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

4、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79(王輝《秦文字編》,1749頁)需要說明的是,因未見原簡,我們只能根據朱鳳瀚先生文章中隸定的字形,作一大膽猜測:蓋抄手潛意識裏受“睪”、“達”等字的影响,而將本來的“遝”字誤書作“”,當然,也不排除由於某些原因而存在誤釋的可能。如果我們的推測可信,“遝”在簡文中可讀為“逮”。雖然“遝”、“逮”二字分別屬於入聲字-p韻尾和-t韻尾,但段玉裁《答江晉三論韻》早已指出:八部與十五部相通處,不可枚數,內、納;盍、蓋;葉、世;劦、協、荔;爾、籋;夾、瘱、瘞,皆兩部交通,以

5、及立、位同用;對、答同用;達、沓同用;甲、蓋同用;逮、遝同用,皆其理也。《經韻樓集》,鳳凰出版社,2010年,129頁。而且從古書的異文來看,“遝”、“逮”二字多通用,如王念孫指出:收稿日期:2017年11月30日發佈日期:2017年11月30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79《中庸》“所以逮賤也”,《釋文》逮作遝;哀十四年《公羊傳》“祖之所逮聞也”,漢石經逮作遝;漢《太尉陳球後碑》“遝完徂齊,實爲陳氏”,《太尉劉寬碑》“未遝誅討,亂作不旋”,《吉成侯州輔碑》“遝事

6、和熹后、孝安帝安思皇后”,竝以遝爲逮。參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234頁。又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須賈說穰侯章》:“今魏方疑,可以小(少)割而收也。願君遝楚趙之兵未至於粱(梁)也,亟以小(少)割收魏。”“遝”字,《史記·穰侯列傳》作“逮”。又《方言》卷三:“迨、遝,及也。東齊曰迨,關之東西曰遝,或曰及。”“關之東西曰遝”之“遝”,周祖謨先生注:遝,《玄應音義》卷六、《慧琳音義》卷三卷二十七引字並作逮。案遝、逮字通。周祖謨《方言校箋》,中華書局,2004年,21頁。檢日本空海《篆隸萬象名義》有:收稿日期:2017年11月30日發佈日期:201

7、7年11月30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79(台聯國風出版社,535頁)呂浩錄作:遝,達載反。及也,與也,蹟也,逮也字也。并云:“逮也字也”當作“逮字也”。呂浩《篆隸萬象名義校釋》,學林出版社,2007年,154頁。可從。則《名義》即以“遝”為“逮”。又日本寫本《淮南鴻烈閒詁》有“當者莫不廢還崩陁”之語,“還”當為“遝”,王念孫曾指出古書中有“遝”誤為“還”的現象,見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