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

ID:19710506

大小:112.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5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_第1页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_第2页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_第3页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_第4页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敦煌析产遗嘱文书探微:对弥足珍贵的敦煌析产遗嘱文献超越浮泛的研究,以专题探微的方式代之以文化的释解,并从民族的视角进行深层追问,不但能使我们鉴别析产遗嘱与分家的不同,而且通过其中富含的文化因子再现中古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佐证中国古代具有私法意义的遗嘱继承,一窥隐于私契文书背后的民族特质、文化结构、混融的民间信仰与基于民族普遍性的共通原理。  关键词:敦煌文献;析产遗嘱;民间契约  :DF08:A:1673-8330(2012)06-0039-15  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①这些已有成果不少涉及敦煌析产遗嘱文献,或释其

2、意以陈史迹,或引其辞以圆己说,或援其例以为佐证,不一而足。问题是这些成果仅是对敦煌析产遗嘱文献的一般性释解,蜻蜓点水,浅而寡要,未能对这些弥足珍贵的敦煌文献隐含的法文化意蕴进行深度解构,殊胜可惜。鉴此,笔者拟以族、宗族、家族、民族为视角对敦煌析产遗嘱文书进行专题研究,一探其微,以得其珠。  一、析产与分家的界分和别籍异财  现代意义上的“析产”,多与“分家”连接在一起,亦即分家时会有析产的发生。但仔细甄别,分家与析产是不同的。分家是指将一个较大的“家”分立成二个以上的小“家”的活动,而析产则是将财产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割的行为。由于分家一般伴随着析产,所以,析产是

3、分家的自然伴生部分。在滋贺秀三看来,如果将“家”②不单从“人”这一主体来解读,事实上,“家”本身“多多少少可以伴有指称财产的语感”,③分“家”即分“产”。由此可见,分家析产实为一个私法意义上的整体行为。但在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意味的事实是,析产更多地与遗嘱连接在一起,而“分家”多以“分书”来指称。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敦煌文献中的“析产”是“析产遗嘱”或“遗嘱”中的析产,而分家则以“分书”解决。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理据可能很多,但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根由是“析”产的背景不同。“析”字,《说文解字》曰:“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从斤。”⑤可见,古代的“析”

4、字,是会意字,即用斧砍木,本义指沿着木的纹路竖着分开木头,做动词为“剖开”之意。因此,所谓“析”,应当理解为将交缠、纠葛在一起的东西费力分割开来。由于分家以“均分”为原则,似乎相对比较简单一些,所以用“分书”;而遗嘱的分割则比较复杂,考虑的因素也较多,要“析”产,这恰恰与现代的分家比较复杂一样,用的也是析产相吻合。可惜,现有的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这两者混淆了,即认为析产遗嘱是父母生前的一种分家方式,而分书则是父母亡故后按法定继承均分家产的方式,这一结论是欠妥和不当的。  我们知道,“析产遗嘱”遵照的是立遗嘱人的意愿,而“分家”则是在“均分原则”下的机会平等。敦

5、煌写本“斯5647号”分书样式中的核心词语:“再三准折均亭,抛钩为定”这一程式,是分家所特有的。⑥因为即使分得多么“均停”,譬如土地,还有一个肥沃与贫瘠的问题,不单单是亩数数量的相等;房屋也有一个朝向、新旧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房间数相同的问题。因此,“分家”就有了“抛钩为定”的特定程式,而这则是析产遗嘱所没有也不需要的。抛钩也称投钩,明人乐韶凤《洪武正韵·尤韵》释曰“钩与阄同,投钩,今俗谓拈阄”。也就是说,抛钩即拈阄,是古老的保证公平的办法,以表面上的断之以天意,实为杜绝人情之偏私,正如该文书所说的“无曲受人情”。  可见,析产遗嘱重在“析”产,即“异财”,是父

6、母生前按照自己意愿以“非均等”的原则处理家产的方式,使用的文书是析产遗嘱;而分家重在“分”人,即“别籍”,是父母亡故后按照“均分”原则处理家产的方式,使用的文书是“分书”。当然,分书与析产遗嘱无论有怎样的不同,二者密切关联,其本源同一,即源于同一个“家”,源于家中“同居共财”这一事实,用滋贺秀三的话说,“使中国的家成其为家的本质性的要素还是同居共财这样的生活样式”。⑦总体说来,同居共财在我国古代呈现一种非常缓慢但逐步瓦解的态势。  既然析产遗嘱与分书都直接关涉“别籍异财”,那么,唐律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唐律疏议》“子孙别籍异财”条云: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

7、籍、异财者,徒三年。疏议曰:称祖父母、父母在,:对弥足珍贵的敦煌析产遗嘱文献超越浮泛的研究,以专题探微的方式代之以文化的释解,并从民族的视角进行深层追问,不但能使我们鉴别析产遗嘱与分家的不同,而且通过其中富含的文化因子再现中古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佐证中国古代具有私法意义的遗嘱继承,一窥隐于私契文书背后的民族特质、文化结构、混融的民间信仰与基于民族普遍性的共通原理。  关键词:敦煌文献;析产遗嘱;民间契约  :DF08:A:1673-8330(2012)06-0039-15  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①这些已有成果不少涉

8、及敦煌析产遗嘱文献,或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