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4927
大小:181.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3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精读)一.《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等。《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收入《呐喊》。作品主要人物有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等。2、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
2、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3、分析阿Q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①阿Q的形象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
3、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4.本文的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5、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①妄自尊大。②自轻自贱。③欺凌弱者。④健忘。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6、阿Q的革命从两方面分析
4、评价:①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②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7、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8、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9、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10、本文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小说对
5、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4811、本文的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1)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2)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各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12、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以叙事为主,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二.《伤逝》作者:鲁迅1、《伤逝》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根源和思想方面原因
6、。①封建旧社会的压迫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思想意义:以子君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旧社会,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②主人公接受和信奉个性解放思想是形成悲剧思想方面原因。思想意义:在封建的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可能仅靠个性解放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2、子君形象:子君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接受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她只是在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理解。她又“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妇女要经济独立”的思想。子君形象的意义:鲁迅通过子君的悲剧,控诉
7、封建势力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并深刻揭示了个性解放不是妇女解放的道路。3、《伤逝》的心理描写:深刻细腻。小说并不着重叙述事件过程,而把笔力着重放在人物感情世界和心灵波澜的抒写上。对涓生,采取的是心灵自剖的方式细微地表现他的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过程。对子君的心理描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4、本文的抒情特色:浓烈的抒情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抒情。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反复咏叹,层层递进。③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④细节描写。(如阿随弃而复归,这一情节隽永感人)⑤语言
8、。三.《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1、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2、本文的自叙传特点:自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概括而言,作品的两个人物:在“我”身上作者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抒发自己的感受;而陈二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色彩3、我和陈二妹的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