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ID:1944439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2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1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2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3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4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二节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M.Sechenov)。他在1863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巴甫洛夫(I.P.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

2、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reflex,简称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r

3、eflex,简称UR),否则无法形成。如没有食物结合的单纯的节拍器声音是绝对不会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削弱或消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则明确的将条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从S—R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他甚至曾经

4、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已成为行为治疗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该学说中有关条件反射的形成、泛化和消退等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的某些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亦可以泛化到另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中去。条件反射建立或消退的规律已成为消除不良行为、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方法。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

5、ing)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但有关这一原理的最早论证则是由桑代克在1911年作出的。斯金纳坚持华生的S—R公式,但他更着重于研究反应,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斯金纳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如对生存或安宁有好处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因此,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斯金纳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这里所谓的“强度增加”,是指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这个增强了操作行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

6、激。强化刺激物可以是作为奖赏的任何东西,如食物、金钱、赞扬,甚至只是避免某种惩罚。斯金纳根据实验中所得的观点,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modification),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卓有成效。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治疗和咨询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有目的奖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三、模仿学习原理行为治疗中的许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获得习得行为的过程中并

7、未直接得到过强化,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心理学的研究亦已证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在有关模仿学习的理论中,班杜拉(A.Bandura)的工作最为突出。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要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也就是说,班杜拉仍坚持S—R的接近性原理和强化原理,认为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仍是环境,如社会关系和榜样等客观条件。人们只要能够控制这种条件,就可促使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8、社会学习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