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

ID:19371096

大小:1.1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1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_第1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_第2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_第3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_第4页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剂与中成药课程目标掌握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熟悉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学习内容发展简史内容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中成药的概念方剂与治法学习要点1、明确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与关系。2、掌握方药发展史上的主要方书。3、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4、熟悉八法的含义、适应证。5、掌握方剂的组成—君、臣、佐、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任务方剂的概念方:药方、处剂:调配、调和原义:药物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组合成方。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中成药的

2、概念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中草药为原料按照法定的处方和工艺标准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中药制剂成品。方剂是中成药制作的依据,中成药是方剂的主要体现。第二节: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一、秦汉时期(初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后期)我国现存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载有丸、散、膏等剂型。2.《黄帝内经》(先秦)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理论的书籍提出方剂配伍原理中“君、臣、使”的概念“七方”方剂分类法,均为后世方剂学的重要理论。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其中绝大多数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

3、当,疗效卓著,流传久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方之祖”。剂型有膏、丹、丸、散、栓剂、灌肠剂、洗剂、薰剂等,奠定了中成药制药的基础。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葛洪--东晋)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首次将中成药列专章论述,第一次使用“成剂药”这一名词术语三、隋唐时期1.《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唐代)第一次提出丸剂宜采用蜡密封包裹防潮2.《外台秘要》(王焘--唐代)使用了进口药材汇粹汉至唐名家医方,为研究唐以前方剂学的宝贵资料四、宋元金时期(高峰时期)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我国第一部由政

4、府编制的成药药典临床实用的方书,收方16834首2.《圣济总录》方剂文献的又一次总结,收方20000首3.《伤寒明理论》(成无已)首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五、明清时期1.《普济方》(明)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的一部方书2.《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清)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记诵方剂六、近现代时期1.《中医方剂大辞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二章方剂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治

5、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辨明病机、证候之后,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医宗金鉴》:“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古人之方,即古人之法寓焉。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意存于其中,不求其精意而徒执其方,是执方而昧法也”“方从法出,以法统方”“从方见法,以方验法”“法随证立”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理、法、方、药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四诊望——舌尖红,苔薄黄闻——声音重浊,咳嗽问——微发热、咽喉疼痛切——脉浮数病因:风、热邪→病位:表证→风热表证病性:热证→发散风热兼以止咳→桑叶、菊花等-→桑菊饮辨证论治“法随证立”(正治)“方从法出”二、常用

6、治法程钟龄·《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汗法是通过解表、疏风、宣肺等方法,使邪气从表而解。适用于各种有表证,如外感表证,外感咳嗽、疮疡初起,水肿中的风水等。注意:汗法不以出汗为目的,主要通过出汗以祛邪外出。举例:张某,男,19岁,学生。3天前因天气突变而受寒,出现发热恶寒(体温38.2℃),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属风寒表实证,治疗宜发散风寒,以发汗解表的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方治疗,病邪外驱则症状缓解。(2)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

7、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尚在胃中等。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由于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现已极少应用(3)下法是通过泻下的方法,使停留在胃肠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适用于各种积滞为病。如燥屎内结、冷积、食积、痰积、瘀血等。举例某,女,65岁,常发便秘,三四日一行,感觉燥结不下,下腹胀满,舌淡红苔少。攻下药:大黄、芒硝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芫花、甘遂(4)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表里、阴阳不和

8、的病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等病证。举例某,女,32岁。常见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苔白或腻,脉弦。肝失疏泄与脾失健运互相影响,肝脾失却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成的肝脾不和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