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唯识量唐疏蟊测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

ID:1921472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7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_第1页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_第2页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_第3页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_第4页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唯识量唐疏蟊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真唯识量唐疏蟊测朱立 内容提要:本文对真唯识量三种唐代疏释中发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真唯识量、因明 玄奘法师的真唯识量甫一出世便颇受关注,直唐代起便有多位高僧大德为之作疏写释。唐人疏释流传至今影响仍著的,有文轨法师的《因明入正理疏》(简称《庄严疏》),窥基法师的《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因明大疏》),以及慧沼法师的《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简称《纂要》)。细究其中与真唯识量相关的文字,发现几处颇值得关注的所在,下文当说。 一、外人相违量中徒言“自许”的问题慧沼法师的《纂要》中明言:有人认为真唯

2、识量的因支中“自许”二字的功用在于可以“遮相违量”,而此相违量中用的是“自许”二字。 (《纂要》)有云。三藏为遮相违量。相违量云。真故极成色。应非即识之色。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如眼识。为遮此量与作不定云。为如眼识。自许初三摄。非即识之色。为如我宗他方佛色。自许初三摄故是即识之色耶。 此相违量中当少一“汝”字,应作“真故极成色。应非即识之色。汝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如眼识”方合道理。玄奘法师立真唯识量时的论对者是小乘论师,而“自”的确切所指是需观待言说者的-若此论式从唯识师口中说出,“自许初三摄”中就可以包括

3、“他方佛色”却不包括“释迦菩萨实不善色”;若此论式从小乘论师口中说出,则“自许初三摄”中就可以包括“释迦菩萨实不善色”却不包括“他方佛色”。如果小乘论师真的只说“自许”二字,那么唯识师接下来是绝不可能用“此极成色,为如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非即识之色耶?为如我宗所许他方佛色,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是即识之色耶”来破斥并让小乘论式产生不定过的。小乘论式的因法中根本不包括“他方佛色”,唯识师怎么可能用“为如我宗他方佛色”去诘难呢?此一字之失,究竟是辗转传抄脱漏文字所致还是慧沼法师原文如此,尚有待方家予以

4、考订。 二、《庄严疏》中“不共不定”新例的探讨文轨法师的《庄严疏》卷四有一段和真唯识量相关的文字相当有趣,今摘录如下: (《庄严疏》卷四)问。如立量云。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宗。自许初三摄、眼根不摄故因。如眼识喻。有人破此比量作相违决定云。真故极成色,定离于眼识宗。自许初三摄眼识不摄故因。如眼根喻。此四句中何句所摄。答。此当第四-以不定破定句摄。以眼根非同品故。谓小乘宗自许眼根定离眼识。若大乘自在菩萨六识互用。眼识亦得缘彼眼根现眼相分。及成所作智亦缘眼根现眼相分。如此相分眼根并是初三之中眼根所摄。此则大乘不许

5、眼根定离眼识。此之眼根望自虽是同品。望他即是异品。然无共同品故,是同品无。以眼识为异品。因复非有。此自许初三摄、眼识不摄因。于同异品既遍非有。既六不定中不共不定也。复是似喻中他随一所立不成过也。 这里说的正是窥基法师、慧沼法师的疏文中都提到过的新罗论式,此论式的本意是要和真唯识量来作相违决定,这段文字就是来解释为什么这个新罗论式根本破不了真唯识量。 唯识师新罗论师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真故极成色,定离于眼识自许初三摄,眼识不摄故如眼识如眼根真唯识量新罗论式表一.文轨法师所述及的新罗论式 

6、除去同样指出新罗论式喻支有过之外,文轨法师文中还极力论证其为不共不定因。此说若是无误,则于通常所举“声常、所闻性故”之不共不定例以外堪称又创新例。但后世诸贤之疏释中未见有人因循其说,比如窥基法师的《因明大疏》中虽然一气列举了新罗论式的诸多过失,但未断言其为不共不定,且直言其因支已有过失:“又因便有随一不成。大乘不许,彼自许眼识不摄故”。若以陈那因明观之,所谓九句因是在第一相“遍是宗法性”已得共许的前提下再根据同品异品的有、非有、有非有的两两组合方才开为九句,若连第一相都不成,纵有“同品定有异品遍无”又岂能安立

7、为真因?其余八句同理易解。而现在新罗论式的第一相即未得共许,连被纳入九句因考量对象的资格都不具备,何来“不共不定因”可言?再若照后世藏传因类学的过类划分来考察,虽然在过类划分的细节上和陈那所许容有出入,但也将“不成因”和“不定因”视作互绝相违,没有即是“不成因”又是“不定因”的可能。以藏传因类学观之,此处新罗论式的过失当属“假因”中的“不成因”所摄,具体而言,是“由观待辩方而不成立之因”中的“由观待他宗而不成立之因”,有如“裸形外道对佛教徒立:以树作有法,应是有情,以是剥皮就断魂的缘故”。这里的结论是:文轨法

8、师说新罗论式为“不共不定因”的论断是欠妥当的。 三、此“唯识比量”非“真唯识量”之辨文轨法师《庄严疏》卷四的一段文字里面提到了一个被破的“唯识比量”,但并未明言其具体内容: (《庄严疏》卷四)问。如难无常比量云。声非无常声。勤勇所发故。犹如瓶等。此唯违他无常之声,不违自许常住之声。如此之难。为是能破为是似破?若是能破者。则一切比量皆有斯过。是则应无无过比量。若是似破者。如难唯识比量云:极成之色应非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