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30622
大小:23.9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9
《护理安全制度及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护理安全制度及措施篇一:护理安全制度目录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腕带”识别标识管理制度3.关键流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4.手术患者确认制度5.手术安全核查制度6.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7.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制度8.危急值报告制度9.压疮防范、评估、报告制度10.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11.各类导管管路滑脱防范、评估、报告制度12.患者坠床/跌倒的工作流程及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每位入院病人到达病区时,护士必须核对病人信息是否与身份证或医保卡符合。3.患者入院必须建
2、立床头卡信息,床头卡信息(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或病史信息作为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方法(方法一:视觉识别);在给清醒患者执行诊疗操作前,必须询问患者姓名,并要求患者表述自己身份(方法二:语音识别)。4.监护室、手术、急救抢救、留观患者、儿童、不同语种交流障碍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方法(方法三:腕带识别)。5.在工作中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二或三)患者识别方法,准确识别患者。6.在实施各种高危或有创操作(如PICC、特殊药液的滴眼等)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保障每位患者的安全。7.在各关键
3、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腕带”识别标识管理制度使用对象:重症监护病房、手术、急救抢救、留观患者;交流障碍、昏迷、神志不清、不能对答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儿童。腕带种类:蓝色、红两种。蓝色:手术患者;红色:其他患者操作程序:1.由当班护士负责填写患者信息,须双人核对无误并在腕带反面签字(若一人当班者需与医生核对后)后,方可佩戴在患者右手腕上(特殊情况佩戴在左手腕或脚踝处)。2.按栏目填写腕带信息,字迹清楚可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血型、住院号、过敏史,手术病人增加手术方式。患者转床、转室、转科后由变更科室重
4、新填写腕带信息,经双人核对,确保信息准确。管理流程:1.腕带一次性,不得重复使用。2.腕带松紧适宜,佩戴后应观察佩局部的皮肤情况、手部血运情况。3.腕带作为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操作前后辨别患者的一种手段,在对患者实施诊治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减少不良后果,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关键流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关键流程:是指危重患者、大手术等患者在急诊室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手术室与ICU、急诊与ICU、科与科之间等转运流程。2.在转运前,相应科室护士应采用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腕带识别)患者识别方法,准确识
5、别患者。3.按照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确保患者在转运中的安全,使患者接受连续性的观察护理。4.转运时,必须由护士与运送人员一同护送病人出科,如病情危重,必须有医生陪同。如有意外,途经科室必须积极配合抢救。5.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填写《病人转运交接表》,电话通知使用转入科室,手术病人转运记录于《手术病人转运交接表》。6.保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酌情准备应急物品及药品。7.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准备备用床及必需物品。8.患者入科时,护士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9.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五交清:患者档案资料
6、要交清;患者生命体征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要交清;患者使用的各种仪器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据实填写《病人转运交接表》,并通知医生诊治患者。10.转入科测量转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转出科室护士回科后注销病人的相关信息,做好床单位的终末处理危重及大手术院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流程转运前的评估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备齐途中所需急救物品预处理篇二:护理安全隐患制度及防范措施护理安全隐患制度及防范措施XX-01修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时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腰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及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7、,做到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各项规章制度。2、明确护理安全中存在的各项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按流程及规定时间及时上报。3、接报后按实际情况,相关护理安全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置,及时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4、各项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1)、服药中的安全隐患:发错药,药名或剂量错误,未看服到口,发药时未去包装,病人拿错,服药时间交待错误,整盒(或瓶)药未交待服药方法,发药前未查对,发药时间未带
8、服药卡,未执行两人同时发药,未交待服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