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

ID:18761961

大小:422.0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8-09-22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病机【目的要求】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掌握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掌握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概述病机含义: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到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病机学说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

2、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形成:病机理论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发展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

3、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内容: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系统病机——经络、脏腑病机等疾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等病证病机——感冒、哮证、痰饮等的病机症状病机——疼痛、发热、健忘等的病机近几十年新病机理论: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实的病机——邪气盛则实含义: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形成:外

4、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的内伤病。表现: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含义: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特点: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形成: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津、液、阴阳耗伤;病后亏虚气化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多种慢性病损耗气化功能亢奋,但消耗精微过多。邪气损害表现: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5、虚实错杂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形成:实性病变失治,邪久留、损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痰、食、瘀血、水湿凝滞的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表现: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虚实转化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病理转化过程由虚转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转化过程虚实真假真虚假实—

6、—至虚有盛候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等假象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含义: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正胜邪退含义:正气奋起抗邪,正气日趋强盛,邪日衰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化。形成:患病机体正气较盛,抗邪能

7、力较强;或邪气较弱;或治疗正确及时。转归:为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转归。邪胜正衰含义:邪气亢盛,正气虚弱而抗邪无力,疾病向恶化、危重、甚至向死亡转归的一种病理变化。形成:受邪机体正气愈虚,病势急重,无力抗邪;病邪愈盛,毒力愈强,生理功能衰惫,病情趋向恶化,阴阳离决如“亡阴”、“亡阳”。转归:邪盛正虚,正不敌邪,病势恶化,甚至死亡。邪正相持含义:疾病过程中,正气不甚虚弱,邪气亦不亢盛,二者相持不下,病势迁延。形成:多见于病之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转归:正气不能完全驱邪外出,病邪稽留于一定部位(邪留、邪结),或为

8、慢性病证。正虚邪恋含义: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为邪正相持的特殊病机。形成:多见于疾病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病久不愈,正虚驱邪无力而致。转归:1.积极治疗和调理,正气增强,余邪散尽,病趋好转或痊愈。2.调养失当,正气难复,无力驱邪,或病邪粘滞缠绵、难以速除,使正气久而不复则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