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

ID:18734268

大小:613.0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9-22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提要试题题型:填空:20分(20空)名词解释:20分(10个)简答题:60分(6题)复习重点:药物(按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类型分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临床应用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一些重要概念/名词理解是基础,记忆是必须长期应用抗菌药治疗病原体感染,使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分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类。获得耐药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化疗指数(CI):LD50/ED50比值。耐药性(drugresistance):抗菌药物a.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β-内酰胺酶、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b.改变胞浆膜通透性

2、:抗菌素进不去;进入的即刻被泵出。c.细胞内靶位结构改变:不结合PBP、DNA解旋酶突变,药物不结合。d.自身代谢改变:产生大量PABA。⑵耐药性产生机制:磺胺药是抑菌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细菌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药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而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磺胺药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抗菌作用:广谱杀菌、高效长效。对G-、G+菌有效。抗菌机制:抑制DNA解旋酶,阻碍DNA复制。耐药性:

3、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制:(1)细菌DNA解旋酶突变。(2)细菌外膜脂多糖及外膜蛋白变异,改变其通透性。(3)细菌对药物主动泵出。喹诺酮类主要不良反应1、幼年软骨组织损害、关节痛:儿童、孕妇禁用。2、光敏毒性。3、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泻。4、CNS反应:头痛、头晕、CNS兴奋表现。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酶(又称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活性而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和交联,使生长中的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死亡。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优点:对G+菌的强大杀菌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毒性极小。缺点

4、:口服无效(不耐酸),需iv或im;抗菌谱窄;过敏;不耐β-内酰胺酶。2、青霉素G特点:3、青霉素G药动学: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注射给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能分布于各种关节腔、浆膜腔、肝、肾等组织。脑脊液中的含量较低。但炎症时,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并达有效浓度。基本以原形经尿排泄,约90%经肾小管分泌,10%经肾小球滤过。DrugSynergism:1+1>2协同作用机制(MechanismsofSynergism):1.抑制破坏药物的酶(inhibitionofdrug-destroyingenzyme);2.连续阻断作

5、用(sequentialblocking);3.抑制其他代谢途径的酶(inhibitionofenzymesindifferentmetabolicpathways)。头孢菌素作用特点小结:1、头孢菌素类对β-内酰胺酶一代比一代稳定;2、肾毒性一代比一代低;3、抗G+菌作用一代不如一代,抗G-菌作用一代比一代强;4、第四代对G+、G-的抗菌力都很强;5、第三代和第四代都能透入脑脊液;6、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7、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药物:红霉素(Erythromycin)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6、克拉霉素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和mRNA的移位,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产生速效抑菌作用。红霉素缺陷:不耐酸,吸收差,胃肠道反应多。氨基甙类药物杀菌药: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抗菌机制:1、选择性地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导致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起始,延伸,终止阶段;2、造成细菌胞膜缺损。四环素类药物特点抗菌机制: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aa-tRNA在该位联结,抑制蛋白合成。抗菌谱:广谱抑菌药(G+,G-球/杆菌)对绿脓杆菌、真菌无效。支原体

7、肺炎、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之首选药。氯霉素(Chloromycetin)抗菌谱:广谱速效抑菌剂。二线抗生素。对G+,G-菌抑制作用强。对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厌O2菌有效。抗菌机制: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蛋白合成。氯霉素耐药性产生较慢,较少,且可自动消失。抗肿瘤药物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分类:①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灭增殖细胞群中各期细胞,如烷化剂。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的作用,如抑制核酸合成的药物对S期作用显著,紫杉醇、长春碱等作用于M期。抗肿瘤药物根据细胞周期中各

8、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抗肿瘤药可分为两类:1.周期特异性药物:(1)S期特异性药物: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2)M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紫杉醇;(3)M期和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