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76465
大小:6.97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09-19
《2017血液—医学讲解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血液血液检查在临床医学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临床血液检测的项目非常多,其中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是最基本的检查。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述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血浆组成水溶质溶解在其中的多种电解质血浆蛋白血浆与组织液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质含量甚少球蛋白15~30g/L纤维蛋白原白蛋白(albumin)40~48g/L血浆蛋白分类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与白蛋白有关③载体运输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⑤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⑥营养功能②结合某些激素,延长半衰期(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hematocri
2、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很接近红细胞比容。男性:40~50%;女性:37~48%原因:雄激素、月经等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1.05~1.06红细胞与血浆比重不同,可进行分离。(二)血液的黏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全血黏度比血浆高,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三)血浆渗透压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溶质数目的多少,与溶质种类和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约300mOsm/(kg·H2O),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构成。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约80%来自Na+和Cl-。由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
3、压,主要来自白蛋白。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营养不良时可出现组织水肿)等渗低渗高渗等渗溶液并不完全是等张溶液,如1.9%尿素溶液。5%葡萄糖溶液是等渗液,是否等张液?(四)血浆的酸碱度血浆pH值相对恒定于7.35-7.45,偏碱性。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血浆pH低于7.35称酸中毒,高于7.45称碱中毒。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血液中的免疫细胞(白细胞)和免疫分子(γ-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免疫可分为:(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
4、免疫由遗传获得,不针对特定(病原)抗原。(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出生后获得,针对特定的(病原)抗原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数量: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贫血:人体外周血液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缺氧。正常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型,正常形态需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维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
5、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可塑变形性: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大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2)悬浮稳定性:常用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即血沉来反映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叠连可以加快沉降率如活动性肺结核、血浆球蛋白增多等。(3)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不同,正常人红细胞渗透脆性范围:0.35%-0.42%。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有助于某些疾病如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2.红细胞的功能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三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1)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DNA合成障碍可引起细胞核发育异常,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造血干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2.红细胞生成调节SCF、IL-3、GM-CSFEPO(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
7、etin,EPO):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少量由肝产生。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刺激因素。EPO促进RBC生成的机制:①刺激有丝分裂,主要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②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幼红细胞Hb生成④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③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2)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EPO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反应,抑制红细胞的生成。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高于女性原因之一。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等可间接影响红细胞生成。(四)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破坏场所血管内(机械冲
8、击破碎)血管外为主(脾、骨髓巨噬细胞)红细胞破坏后,若胆红素不能经肝排除,会出现黄疸;若大量血红蛋白经肾排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