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

ID:18550629

大小:384.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9-19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1页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2页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3页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4页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温的临床研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温与临床春温的概念春温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的急性热病。其特点为起病即见里热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本病多发生在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春温的沿革春温乃伏邪温病。《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是春温的理论基础。首先提出“春温”病名的宋代医家郭雍,但所谓春温是对春季所患温病的总称,也包括感受春季时令温邪而即发病的新感温病。直到明初,王安道则明确提出本病为怫热自内而达于外,故起病即见里热之证,从而揭示了春温的证候机理,并强调治疗以“清里热”为主。清代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

2、》中对春温的发病部位及证候类型有颇为精辟的阐述:“伏温内发,新寒外束,有实有虚,实邪多发于少阳募原,虚邪多发于少阴血分、阴分”。诊断要点1、多见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春夏之际。2、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3、素体阴虚,病程中伤阴突出,后期尤以肝肾阴亏为著。4、易出现神昏痉厥证候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发生于春季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重症流感等发病即见里热较重的病证,可参照本病内容辨证施治。伏邪是否存在? 新感与伏邪有何意义?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

3、温病。是否能藏伏?藏伏多长时间?是否等于西医潜伏期?有何意义?从“伏邪温病”论慢性乙肝的发病慢性乙肝是指感染乙肝病毒(HBV)超过6个月而未能消除者。我国是慢性乙肝的高发地区,约有1.2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其中15%~40%的HBV感染者在一生中可能发生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我国每年由于慢性乙肝死亡约3O万例,其中肝癌死亡约18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1、发病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感染乙肝病毒(HBV)超过6个月而未能消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者。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

4、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但这些新生儿和儿童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乙肝症状和体征,而是病情随着年龄而发展,就是成年感染者也有大约40%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这符合伏邪“伏藏”的特点。2、易感人群:中医理论认为“伏邪温病”的发生与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以及正邪的斗争有关。正如《内经》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是获得乙肝病毒感染的最危险时期,而成年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不到10%,因为在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大约95%能够通过其免疫系统自发清除病毒。尽管一些人可能出现症状,但

5、他们大多数可以完全康复而不出现并发症。这符合伏邪“发病”的特点3、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脏的损伤。肝细胞的破坏实际上是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地复制,刺激机体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从而造成更多的肝细胞破坏,肝细胞破坏到一定程度则出现临床症状。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疲劳、肌肉疼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这些症状完全符合伏邪温病自里而发之“里热证”。即邪气伏藏,逾时而发,发时即表现为里热症状。4、并发症:慢性肝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正常的肝组织被纤维化的癍痕组织所替代,当纤维化严重或广泛存在时,就形

6、成肝硬化,并可能发展成为肝细胞癌。而肝硬化、肝细胞癌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伏邪温病”除了初起即见里热证候外,也易出现神昏、出血、痉厥证候,后期则以肝肾阴亏为著。“伏邪温病”的这些证候与慢性肝炎所出现的并发症非常吻合。我们依据“伏邪温病”的理论与慢性乙肝发病的关系,提出“补肾清毒法”春温的临床证治凉膈散证(热郁气分)的运用;清营汤证(热入营分)的运用;犀角地黄汤证(热入血分)的运用;加减复脉汤证(肝肾阴虚)的运用。1、凉膈散证的运用凉膈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热灼胸膈。证见:身热不已,面红目赤,胸

7、膈灼热如焚,烦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黄(酒浸)芒硝甘草山栀子薄荷连翘竹叶黄芩(酒炒)白蜜方中连翘、山栀子、黄芩、薄荷、竹叶清泄头面胸膈灼热以治上;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意在“釜底抽薪”而治中上;甘草、白蜜缓急润燥。合之共奏凉膈泄热,泻下清上之功。按:①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的患者,西医常认为其可能与缺少维生素C,或B2有关。而温病学认为,这是由于“郁火炎上”,治疗关键在清郁热。郁火的表现在于:其一从里而发,故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可

8、以不需要兼有表证;其二可以反复多次发生。②对郁火而言,包括上焦的火毒,如果要快、狠、好地清除火毒,最佳办法就是上、下同治,如凉膈散,上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