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ID:1822708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_第1页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_第2页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_第3页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_第4页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课教案《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衢州中专郑涛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解陈景润的水平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哥德巴赫猜想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引入:给出陈景润照片1张,学生看后回答是否认识此人。二新课:1简单介绍陈景润的基本信息陈景润(19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功绩: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短期任中学教师后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主要研究解析数论,

2、1966年发表《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著有《初等数论》等。2讲述哥德巴赫猜想问题(1)哥德巴赫的介绍:哥德巴赫(Goldbach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了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

3、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2)哥德巴赫猜想的来源: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77=53+17+7;  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这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

4、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一个别的检验。"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45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那么哥德巴赫猜想用现在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A)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B)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素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3)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相关进度: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

5、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

6、明了“3+3”和“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桐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3讲述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详细过程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

7、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

8、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5叫到身边,讲说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