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75613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07
《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图书馆隐性知识场研究 1研究背景 问题提出 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主要是源于经验和技能[3],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型———“知识创新的螺旋模型”[4]。而知识场的最早讨论在哲学领域,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引入到知识管理领域,用以描述知识流动转移的场效应。知识场虽不是有形
2、的但是却是客观存在的,且有方向。其组成要素包括可以吸收也可以传播知识的单元,以及知识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的关系。知识场对于组织有效的隐性知识管理具有引导和凝聚的综合价值,通过对其概念的深入理解,联系隐性知识理论需要,探索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界便开始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笔者对目前相关文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心上,以“隐性知识管理”、“图书馆隐性知识”等为关键词,查询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相关文献,经过参
3、考文献补充并逐一筛选去重,共得到“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相关主题文献243篇,其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总论文基数较多,核心高质量研究偏少。研究主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层面,大多的研究思路是分析图书馆内部馆员与读者的隐性知识及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共享平台与激励机制,最终结合相关障碍分析与对策。近两年,随着对该主题研究的深入,就隐性知识的挖掘、转移与共享某一方面的深化研究在逐渐增多,包括文献[5][6],尤其以共享机制的研究数量为多,据笔者统计该主题占到文献总量的14%左右。第
4、二,在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评价方法上,胡斌[7]、李超与周瑛[8]、管进[9]等学者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第三,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对策建议上,主要集中在文化塑造与观念转变、组织结构与制度改革以及知识管理技术工具运用[10]几个方面。最后,在管理的经验借鉴上,企业尤其是国外的隐性知识管理发展较早,实践经验丰富,在课题研究初期,就有学者尝试将企业经验引入,但由于其组织特征上的差别较大,适用程度低,明显体现出借鉴不深。目前隐性知识管理的学术文献还是以企业借鉴居多[11][12]。从目前的研究数量和主题调查中发现
5、,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研究从最初的概念和观念借鉴,已经进入到深化研究阶段。尤其从近几年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看出,均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细节研究,其中通过引进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理论来辅助和深化研究也成为一大趋势。但是,专门以图书馆管理中知识场为主题的研究还很少,目前涉及到的文献只有[13][14],在知识场理论与图书馆管理的联系与结合上还很不足,本文便立足于此,做重点探索。以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知识场理论的运用和把握为重点,尤其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空间知识场展开重点论述。 2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场理论
6、 隐性知识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其中标志性的人物包括波兰尼、德鲁克、野中郁次郎等,他们的理论论述奠定了隐性知识研究的基础,在多个学科的研究中被广泛引用。该部分深入分析隐性知识层次内涵,把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场理论。 隐性知识内涵层次 隐性知识以显性知识为基础。Tsoukas在论述显性和隐性知识关系时指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即使是最明确的显性知识也是由隐性知识而来的”[15]。这种论断得到了波兰尼本人的认可,他强调,“显性知识必须依靠被心照不宣地理
7、解和应用”。在2010年哈里•柯林斯也在其著作《TacitandExplicitKnowledge》[16]中进一步指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必须依赖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内部有层次差别。根据性质和可选性不同,里贝罗与柯林斯在文献[17]中将隐性知识划分为三种类型,强隐性知识(strongertacitknowledge)、中等隐性知识(mediumtacitknowledge)及弱隐性知识(weaktacitknowledge)。其中,强隐性知识是指在人头脑中的社会化的知识,与长期的社会规范有关,通常是暗示式
8、的。而中等隐性知识柯林斯也将其称为somatictacitknowledge,中国科学院武夷山教授在其学术博客中将其译为“涉身隐性知识”[18],柯林斯认为涉身隐性知识要具有一个有形的实体背景,必须借助于个人的身体和大脑的物质属性,而且在原则上需要进一步阐述。同时,某些隐性知识的反应行为可以通过智能机器模仿。第三种弱隐性知识,或称为关系型隐性知识,是指不能用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来解释的知识。他提出涉身隐性知识会转变成身体的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