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

ID:17792403

大小:3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5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_第1页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_第2页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_第3页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_第4页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土地承包制的几个产权概念用产权理论来证明土地私有化,是中国经济学的一项发明,但如何从产权理论跳跃到土地私有化,大多数文章都语焉不详。用产权理论语汇讨论中国问题的文献,似乎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好象只要说产权界定不清晰,总是没有错的,只要是主张“进一步”界定产权,也是不会错的,于是土地私有化就成了概念推理的逻辑结论,用产权语汇在中国推行私有化,三句话就说完了。如此简单,难怪趋之者众。可惜的是,恰恰是产权理论不认可这种思维方式。产权理论的精髓在于具体分析每一个具体的契约,科斯本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对于在中国出现的土地承

2、包制度,产权理论应该有这样的结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是把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前者私有,后者国有。这与推行私产制度是没有冲突的”[[1]],可见,产权理论并不一定得出土地私有化的结论。   周其仁教授的系列文章《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以下简称《事件》),流传甚广,试图通过分析与农民收入有关的产权关系,得到关于土地私有化的结论。但他的分析并不成功,其中有关土地产权现状的分析,概念模糊而且混乱。我以为,之所以有这种有意无意的模糊和混乱,是因为作者预设了结论。经济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因为结论的需要而模糊概念的现象[

3、[2]],但是,经济学既然是科学,结论应该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对于科学而言,手段正确与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结论的正确与否,为了某个结论而混淆概念是不可取的。   《事件》是这样开头的:“数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同期,占全体人口百分之七十的农民,平均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增加。这两件事情摆到一起,需要一个解释”。可是,经济学对这一现象早有解释[[3]],1954年,经济学家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4]],其中提出的增长模型不仅解释了这一现象,甚至预言了在一切

4、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初期,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农民收入的不增长,一定是同时发生的[[5]]。更早的时候,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指出,农业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在于劳动分工的限制,这两个解释加在一起,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原理:如果没有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问题是不可能的。而《事件》则暗示,产权问题解决了,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这显然是一个不现实的期望,由于作者期望的结果出了问题,后面那些以结果为目标的分析自然就漏洞百出了。   由界定产权而土地私有化,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但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产权现状到底如何

5、,其实是众说纷纭,其中认真分析的少,想当然的多,似乎只要结论是私有化,前提马虎一点也没有关系。这种时髦,与《事件》中的产权概念混乱不无关系,所以就这篇文章来澄清有关土地产权的几个概念,虽说是不得已,但也十分必要。产权最基本的内容是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如果连土地产权现状中的这几个内容都没有弄清楚,“产权界定”就成了一句空话。   此“使用权”不同于彼“使用权”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

6、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   中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承包制,它来自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家庭承包责任制”。没有人不认为它是一项伟大的创造,只不过很多人认为,它“伟大”得还不够,所以应该被放弃了,放弃的理由是因为它对产权的界定还不足够。   一般的说法

7、是,土地承包制成功地将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在这里,语言和它应该表达的内容之间出现了一点歧义,正是这点歧义,使得土地承包制的产权界定被曲解了,所以有这样的问题:“那些推动土地使用权‘到户’的力量,为什么不同样可以推动土地的收益权和处置权‘到户’呢?”[[6]]也就是说,土地承包制的现状,使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土地收益权”。这就是语言歧义的后果了,土地承包制中的“土地使用权”概念,与产权经济学中的“使用权”并不是一回事,“土地使用权”并不仅仅包含土地的“使用权”,而且还包含土地的“收益权”。土地不是小

8、孩的玩具,不能得到收益,“使用权”是没人要的[[7]]。在挣工分的时代,正是因为“收益权”的界定含糊,所以农民就悄悄地放弃“使用权”,出工不出力,留着力气去“使用”自留地;而农民要求承包土地的动机,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明确获得土地的收益权,土地承包合约的核心内容是“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规定的正是土地收益的所属。土地承包合约是关于“收益权”的契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