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ID:1772821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_第1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_第2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_第3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_第4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流变、血脂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检测20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对2组参数及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参数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高于健康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血脂明显异常于健康组(P<0.05)。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粘血症、高脂血症与高血压

2、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改善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变形能力、控制血脂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建议对高血压患者在控制好血压水平的同时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血流变指导临床用药。【关键词】高血压病;血流变;血脂;临床意义;治疗高血压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对高血压的国民教育,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大大提高。但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血流变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1]。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监测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3、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0~2005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我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2]。高血压组200例,其中男152例,女4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3±7.22)岁;健康对照组5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未发现高血压及其他急慢性病,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5~81岁,平均(55.2±7.0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检测200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流变、血脂指标,清晨空腹抽血5ml,使用北京280型半自动。并观察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分

4、别有如下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其中132例有上述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高血压病组在采用常规降压治疗措施的同时随机分为:A组(n=52)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日口服;B组(n=48)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3次/日;C组(n=50)给予灯盏花素针5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D组(n=50)给予川芎嗪液100ml,2次/日静脉滴注。A组、B组6周为1个疗程,C组、D组14天为1个疗程,(其中合并高胆固醇者加服来适可片20mg,1次/日,口服,合并高甘油三酯者加服苯扎贝特片0.2g,3次/日,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血

5、流变、血脂,并询问症状改善情况。2结果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降低,血脂明显升高,见表1,2。高血压组经使用改善血液粘度状态、血脂药物治疗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升高,血脂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3;不同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高血压组在血压控制良好状态下部分伴有如下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表1两组血脂比较注:两组对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2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表3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6、注: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四组疗效比较P>0.053讨论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心脑血管病是其重要危害并发症之一,如中风,许多报道证实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明显异常,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关系[3]。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因而血液粘度增加。高血压是导致血液高粘滞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管腔内径变窄[4]。但血液粘度异常对高血压的形成比血管内径变化更为重要。上述观点提示因果交替规律在高血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高血压乃同一机制所致,随病情发展血液粘度增加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损害血管结构功能

7、,使血浆外漏[5],血液浓缩引起血液粘度更高,血流缓慢,组织灌注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6],高血压和血液粘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血脂有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本报告20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液粘度、血脂与健康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与其他研究资料类同。高血压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的药物,积极有效地进行降血液粘度治疗对高血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