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38094
大小:16.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9
《水库灌区灌溉制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库灌区灌溉制度探讨 摘要:本文从农作物生长过程所需要的适宜水量、气候等因素入手分析探讨,从而帮助灌水对策与灌溉制度的确定。关键词:灌区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引言 北墅水库位于莱西市南墅镇北墅村北,兴建在大沽河系的小沽河上游,1970年4月动工兴建,1974年10月竣工蓄水,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为56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2237万立方米,总库容5010万立方米。水库现已达到三百年设计,千年校核的防洪标准。 北墅水库灌区控制南墅、日庄、牛溪埠、武备四个镇办土地。渠系工程共有干渠一条,长公里;支渠14条,总长67公里。设计渠首流量/s,设计灌溉
2、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历史上达到最大灌溉面积万亩,目前实际达到的灌溉面积为5万亩。干、支渠建筑物1514座,其中干渠建筑物670座,支渠844座。 灌区内地形分为低岗丘陵、河流冲积平原、平泊洼地三部分,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北墅灌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10C。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5毫米,年内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年际变化大。 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制定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及需水规律。首先要确定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
3、是指生长在大面积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又称为作物蒸发蒸腾量或腾发量。 作物需水量的大小与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有关。 1作物种植及需水量 灌区内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七、八十年代以地膜覆盖花生和蔬菜为主体。 根据莱西市农业局XX年提供的灌区内有关部门乡镇近几年种植情况,作物总复种指数为,其中小麦,玉米,花生,其他。考虑到其他作物大都随机性种植,将其所占比例分摊给三种主要作物,其中小麦,玉米,花生
4、。 作物需水量根据鼓曼公式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计算 ET0=C[WRn+(1-w)f(u)(ea-ed)] 根据莱西市气象局提供的莱西市多个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查《微灌指南》,分别计算出水气压差ea—ed、风函数F(u)、温度与高程的加权系数W、太阳净辐射Rn及白天与夜晚天气影响的修正系数C,代入公式求得各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 作物需水量ETc的计算ETc=kc•ET0,查《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及《农田水利学》得Kc值,计算不同农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 花生需水量ETc=K1×K2×Kc×ET0 式中:K1——灌水方法修正
5、系数; K2——产量修正系数; 查《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并计算生育期各月ETc。2作物生长期内降雨量 根据莱西市气象局XX年提供的历年逐次降雨量资料和小麦、玉米、花生三种作物各生长期时间的划分,统计出三种作物各个生长期的历年有效降雨量,计算出三种作物各个生长期的多年平均有效降雨量及保证率为50%、75%的有效降雨量。 3作物水份供需 小麦在整个生长期中水份都很短缺,特别是生育后期。返青后,随着小麦群体的迅速扩大,需水量急剧上升,而同一时期的降水增加却很缓慢,导致差值越来越大,到孕穗期达到顶峰,并保持高水平至收获,形成一年中水份亏缺的主要时期。在50%保证
6、率下,全生长期缺水毫米,在75%保证率下全生长期缺水达毫米。 玉米整个生长期中在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只有拔节——抽穗期需要水。在50%降雨保证率下,只有苗期和抽穗期水份略显不足,累计缺水毫米,其他生长期中水份略显有盈余。在75%保证率下,各生长期均缺水,累计缺水毫米。 花生整个生长期中,50%保证率下,生长前期水份略显不足,仅为毫米。在75%保证率下,生长前期缺水严重而后期则略显不足,全期累计缺水毫米。 上述数字表明,一般降雨情况下灌溉补充水份的重点是小麦,尤其是生长后期。在75%降雨的保证率下,小麦、花生、玉米的前后期均需适量的水份补给。 4灌水对策与灌溉制度的
7、确定 按水份供需分析,小麦全生育期在一般年份缺水毫米,在中等干旱年份缺水毫米,在七个生长阶段都需进行灌溉补充水量。玉米全生育期在一般年份缺水毫米,在中等干旱年份缺水毫米,缺水最大时期为苗期和抽穗扬花灌浆期。花生全生育期在一般年份缺水毫米,在中等干旱年份缺水毫米,缺水最大时期为播种期、苗期和结荚期。按作物需求,一般年份亩灌水量为286毫米,即191m3。中等干旱年份亩灌水量为465毫米,即310m3。 决定灌水指标的因素一是作物对水份的需求;二是水库可供水量的状况。本着充分利用水源,取得最大灌溉效益的原则,考虑到高效农业、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