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述建筑工程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述建筑工程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论述建筑工程大体积砼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施工的各项技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建筑施工中的诸多难题。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在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引导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国内的施工技术已经接近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始终徘徊在国内领先的水
2、平停滞不前,导致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的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分析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出国内寻找成熟的工艺技术,并经过改造后达到领先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工艺技术。在现实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体积的砼,而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技术落后的原因,砼在施工后经常会出现裂缝,严重的有贯通缝,给砼质量带来隐患,而影响到整个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因此本文结合某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就建筑业中的关键“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建筑物功能特点 某建筑物地下2层,裙房3层,主楼33层组成。总
3、建筑面积为,其中:地下室二层暂时为人防工程,平时地下二层为自行车车库、设备用房,地下室一层为停车库。1~3层为商业用房,4~5层为写字楼,6~11层为宾馆,12~33层为住宅楼,34层为电梯机房,35层为水箱间,11~12层之间有一个转换层,建筑总高度为。 建筑物结构特点 本工程结构形式框剪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 工程设防:①人防地下室:人民防空设防级:Ⅵ级。②抗震: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③防火:耐火等级为三类一级。④防水:地下室防水为二级,屋面防水二级。 建筑地点特征 建设场地地质特征:建筑物场地,地形平坦,地
4、面高度1580m左右。建筑物场地地质情况为:杂填土:厚度~;粉土层:厚度~;粉细砂层:厚度~;卵石层:厚度~;砂岩:揭露厚度;本工程室内一层±,相当于绝对标高,基础底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地下埋深~,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材料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基础筏板C45P12,地下室侧壁C60P12,蓄水池C35P12,地下室12层,地上1~8层柱子、剪力墙C60,9~16层柱子、剪力墙c55,17~25层柱子、剪力墙C50,26~31层剪力墙C45,塔楼C30,楼梯、构造柱C30;各楼层
5、梁、板均比同楼层柱子强度降低两级。 现就本工程中的基础砼施工实际情况来对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的重点、要点进行论述。 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础为天然地基满堂筏板,四周基础埋深-,中心筒体部位基础设计埋深-。基础底板为菱形,东西长,南北宽,厚度为和二种,混凝土体积约5500m3。混凝土为C45P12防水混凝土。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难点 本工程是具有一系列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题:如温度应力控制、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的处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离析和坍落度的控制等。 (1)基础混凝土配筋率低,抗拉强度低,裂缝对拉应
6、力敏感,相对温度控制、应力控制尤为重要,须将温度应力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在产生拉应力的部位须采取措施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拉应力低于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 (2)由于施工要求尽量不采用冷却水管,为此应相应减小浇筑层的厚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浇筑层厚度的减小会相应增加水平施工缝层数,因此应优化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和分块施工方案,既满足温度应力控制的要求,又尽量减少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采取合理的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3)本工程基坑深,混凝土块体厚度大,浇筑底层混凝土离析和坍落度较难控制,因此应采取
7、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输送方案,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基础上,减小单方混凝土水泥浆量,降低坍落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4)基础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为-10~,应根据环境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时保温层厚度和混凝土原材料降温等)。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会引起温度上升,若不同部位混凝土温差过大,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应全面考虑,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
8、要考虑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本工程采用的配合比主要从5个方面考虑: (1)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升温有直接关系,降低水泥用量是最有效的温控措施。 (2)选用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最有利的外加剂NF型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型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