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10050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6
《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刁晏斌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作一述评,主要谈人们研究最多的两种现象,即“程度副词+名词”和动宾组合带宾语,最后从总体上对相关研究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关键词]新时期,语法变异,述评 我们所说的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指的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某些语法变异现象,本文拟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作一述评。 新时期内出现的语法变异现象有不少,其中使用频率最高、受人关注程度也最高的有两种,一种是“程度副词+名词”,另一种是动宾组合带宾语,本文即围绕这两种现象展开论述。 一、关于“程度副词+名词” “程度副词+名词”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渐增
2、多的一种形式,相关的论述也为数众多,例如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语文建设》1990.2)、于根元《副+名》(《语文建设》1991.1)、卢福波《汉语名词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及语义特点》(《逻辑与语言学习》1992.6)、胡明扬《“很激情”“很青春”等》(《语文建设》1992.4)、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语言文字应用》1995.3)、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1997.1)、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语言研究》1997.2)、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语文建设》199
3、7.6)、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8.5)、王小莘、张舸《“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语言文字应用》1998.2)、施宏春《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中国语文》2001.3)等。 对于这种形式,研究者们几乎都持承认其合法存在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用法,有人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新的现象(见储泽祥、刘街生文),也有人谈到,这是现代汉语中原来就有的一种形式(见邢福义文)。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
4、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对于这种形式,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其形成的原因,大多数人都是着眼于名词的意义来谈的,这一点,仅从上边列举的文章标题即可明了。 邹韶华着眼于整个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按即名词用为形容词),分析了某些名词形化的原因,列为六种,如带表示性状的构词词缀的附加式名词(如“理性”)、带形容性构词语素的偏正式名词(如
5、“悲剧”)等,但是某些方面的分析似乎还不够深入。 邢福义指出,“很X”一类结构槽只是有限地接纳名词,因为要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限制,这就是,该名词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势态等方面,反映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他认为,有四类名词可以进入“很X”中,按其受限制程度的大小,排列为:时间名词——指人名词和方所名词——事物名词。邢先生还认为,典型的名词进入这类结构中,用的不是本然意义,而是一种临时赋予的“异感”意义,一种跟形容词意义相通的意义。 张谊生指出,副词之所以能修饰名词,“其深层的原因和制约的因素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而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是具有特定的语义基础,或
6、者是功能发生了转化”。下边,作者从顺序义、类别义、量度义、动核化和性状化等五个方面逐一阐释了名词可以与副词组合的原因,其中的量度义和性状化与“程度副词+名词”相关。 张先生根据名词语义中所包含量度义的不同种类和方式,把它们分为三类,即语素包含类(即名词的前一构成语素本身含有一定的量度义,如“深处、下级”等)、语义蕴含类(即名词本身蕴含量度义,如“本质、沧桑”等)、语境赋予类(即在上下文中获得的临时量度义,如“大众、市侩”等),一些副名结构就是以名词的这种量度义为基础而形成的。 在性状化部分谈到,名词一般是指称人和事物的,而人和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与众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引起人
7、们的联想,激发人们产生多方面的想像,这就使得名词在客观理性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主观的丰富多样的内涵义,而这正是名词指称功能性状化的基础。作者认为,只要名词的内涵义是具有个性的、富有特色的、比较普及的,尤其是足以引起人们联想的,就都可以性状化,具体则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内涵凸现式(如“贵族、绅士”),二是特征概括式(如“中国、山东”等),三是概念状化式(如“传统、哲理”等),四是形象比喻式(如“铁、维纳斯”等)。 储泽祥、刘街生则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