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41016
大小:186.7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19
《汉语语法的认知解释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12-2021:31:12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11期近三十年来,汉语语法的认知解释研究焦点主要集屮在句法象似性、隐喻和转喻、意象阁式、范畴化、构式语法分析以及认知与计算分析等方面。其研允成果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加S然的、有亲和力的解释依据。但也应看到,当前汉语认知研究多关注一个个具体的构式、特殊句式和句法现象,自舟缺乏一个整体框架,与其相关的教学研究过于零散。汉语认知研宄与教学仍存在“貌合神离”的问题。关键词:汉语语法认知解释—、认知语法:人的回归回归一切科学研宂的哲学本质,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一为什么研宂语言?钱冠连(2002)曾指山,人们可以从语言
2、结构了解宇宙结构,因为宇宙结构与语言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语言是造物主给人的馈赠,其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StevenPinker,1994、2015),因此语言研宄绝不是孤立的。人足语言和宇宙间鉍朴索的连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占裾了语言学研究主流,语言系统的自主性受到极大重视乃至夸大。认知科学研宄者对此持强烈反对的态度,RonaldW丄angacker(1976)“它间语法"(SpaceGrammar)的诞生被认为是认知语法研究的起点。"人”在语言研宄中的冋归、将语言视力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出发点。王寅(2005:1)指出
3、:“认知语言学足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如果将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视为两个阵转,可以发现在对语言、句法和描写语义的手段的思考方面,二者立足于三个针锋相对的假设,如图1:值得注意的是,"意象”不仅是语义在头脑中呈现的情京(image),而且是形成情误的A•体方式(imagery)。前者可以译为“意象”或“映象”,后者则译为“意象化”更贴切。在认知语法屮,语义被视为约定俗成的主观意象。描述语义时,不仅要描述语义所涉及的概念领域(认知域,cognitivedomain),还要描述“意象化”的过程。象征是语言内在的基木功能。语法结构反映丫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二、漢语语法认知解释研
4、宂焦点谢信一(1978)、戴浩一(1985,1989)先后在美国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首次关注到汉语结构与现实世界的象似性,将认知语法的象似性原则运用到汉语语法的解释屮来,开汉语语法认知解释研究之先河。其后,黄河(1988)、叶翡声(1990,1991)将戴浩一的两篇文章①译介发表在《国外语言学》上,认知语法开始引起M内学界关注。以沈家煊、石毓智、崔希亮、袁毓林、张敏、张伯江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认知与文化、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语言学相结合的视角,别开生而地对汉语语法特点和A体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说服力的解释。沈家煊(1994)认为认知语法能够“从认知上对语言结
5、构做出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严格的而不是随意的合理解释”,充分肯定了其系统性和解释力。只体到汉语研究,邵敬敏等(2010:262)认为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的“适配性髙,亲和力强”,比较“开放而富有弹性”,对一些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与形式语法相比“体现出更多的社会人文气息”。近三十年來,汉语语法的认知解释研宄主耍集中在句法象似性、隐喻和转喻、意象图式、范畴化、构式语法分析以及认知与计算分析等方面,三、汉语语法认知解释研究述评(一)象似性研究象似性(iconicity,有学者译为“像似性”“临蓽性”)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相对,由美国语言学家丄Haiman(1980,19
6、83)酋次提出。Haiman指出象似性在语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索绪尔曾将汉语(孤立语)划归到以词汇为主的语言,认为汉语语法的象似性低。而Haiman(1985:70)在NaturalSyntax:IconicityandErosion(《白然句法一像似性与磨损》)一书中则持相反观点,认力汉语是语法为主的语言,汉语的词汜量大而词根a小,要靠语法把词根组合起来以弥补词根a小的缺陷。所以汉语语法的象似性不足低而足高。戴浩一(1985,1993)、沈家煊(1993,1995,1999,2004)、张敏(1997,1998)、石毓智(200
7、0:162-178)讨论丫汉语句法的顺序象似性、有界和无界、距离象似性、数S象似性和意义象似性(石毓智称力“意义临摹”)。周红(2002)在为汉语句法象似性研究分类时将张敏(1997)讨论的“重叠的类象性”单独划作“重脊象似性”一类,而将“有界和无界”划入“数量象似性”,似有不妥。数量象似性(quantityiconicity)指语言单位的数虽与所表概念的ffl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王夷,1999)。“重叠符合"这•一特征,是"形式越多,内容越多”的数量象似性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张敏,199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