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82303
大小:24.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6
《浅析“杭州飙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杭州飙车案”——以危险方法危害安全罪处罚□国洪宇(山东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杭州飙车案发生后,在各大报纸和网络的炒作下,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方面折射出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杭州飙车案最大的争议就是法院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一时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笔者首先对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者进行了比较,进而从犯罪的构成要件方面结合案情对以危险地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梳理,重点剖析被告犯罪的主观方面,笔者认为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更为妥当。通过对个案的分析,
2、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关键词:飙车交通肇事公共安全2009年5月7日,胡斌驾驶小型三菱跑车在杭州闹市区街道超速行驶,将走在人行横道上的浙大学生谭卓撞出"五米高、二十米远",被害人当场死亡。案发后由于警方对于肇事车辆车速鉴定为"七十码",在网络、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引起广泛而又激烈讨论。引发了一系列当前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经过多方认证,认定事发当晚车速为84.1千米/小时-101.2米/小时的范围,并对之前公布的被媒体戏称的"欺实马"向社会道歉。最终,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胡斌有期徒刑三年,这个判决充满了中国式的司法智慧,但多方势力苦心权衡的结果却不能使任
3、何一方满意。判决一出,受害人谭卓的父亲谭跃说很失望,被告胡斌的母亲哭诉"太不公平了",公众更是质疑声乃至骂声如潮。案发后两个多月以来,人们除了抨击犯罪过程的恶劣,犯罪嫌疑人对待罪行的傲慢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有关部门罔顾案情真相与物理定律之外,所激烈争论的另一大问题,就是胡斌到底应该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
4、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被判处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尽管杭州市检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批捕并公诉胡斌,但依司法解释,法院还是有权力在审判之时对指控罪名进行变更。但据参加庭审的谭卓之父谭跃所言,庭上并未出现"交通肇事"、"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之争,让他"有些失望"。想必失望的人不止谭跃一人。我一直想听听,检方为什么摒弃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选择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起诉胡斌,那句"根据已有证据"来确定罪名(即只能确定胡斌涉嫌交通肇事)实在有
5、些苍白无力。根据《刑法》第115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四大犯罪要件,在胡斌飙车案里并不难寻见。包括最难判定的犯罪故意--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属于故意犯罪--胡斌撞死谭卓貌似过失,但他对于在闹市飙车所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完全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所以应当以故意犯罪论处。检方如此取舍,或有深意存焉?再来对照庭审。据报道,检方的起诉书增加了胡斌"与同伴严重超速行驶,时有互相追赶"等细节,这是不是要动用可以加重交通肇事罪之量刑的"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呢?罪名之争与量刑息息相关。我相信大多数主张判处胡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者,未必与
6、这位富豪公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是立论,一是为维护法律的公义,二是防患胡斌式的凶手再度危害社会:假如胡斌最终被处以较轻的刑罚,无疑刺激了第二个胡斌在闹市飙车的雄心--即便撞死人,不过三五年甚至更少的刑期--谁能保证,你不是下一个谭卓?对于法院的判决,在刑法学界引起广泛的的争论,对胡斌犯罪行为的认定主要集中在交通肇事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上。根据当前我国的法制体系的现状和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本人认为定危害公共安全罪更为妥当。根据张明楷老师的观点:"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阶层接触日渐减少乃至淡漠的社会气氛中,人们形成的可能将是缺乏信任、本位冲动等情绪产物。事件背后看
7、似失却客观公正的"民意暴力",实则是在现实生活中,民众更多扮演沉默的大多数,只能在口水板砖中寻找心理慰藉。如果民众总是从某些公共事件中得出结论---司法对于官民同一性质与程度的行为偏向于选择性执法、富豪总能肆无忌惮地在社会各个层面挤占民众权利空间、权力沦落为少数人玩弄公众权益的橡皮图章。那么,民愤就不单单是个人的愤怒而极易演化成一种"社会性愤怒"。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上述事件中所呈现出来的民愤并不仅仅是针对与此,更多的愤怒情绪恐怕还是从类似的其他事件中移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