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4215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当于小学语文教学。一本小学阅读教材把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部教学任务都涵盖了。一方面小学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它肩负着学生识字、学词、学句,学习表达、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等重任,它把语文双基,积累语言,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语文素养全部承载下来了。然而在我校开展的语文教学课堂大练兵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牵着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在体会课文的人文思想上纠缠,而在语文的双基、语言的训练上却成了盲区。经一个学期听课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一、识字写字不随文
2、,不联系生活实际 多数语文课,不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出现了识字写字教学,说明大家具有了较强的识字写字意识。但识字写字教学很少有随文识字的现象,大都是通过检查预习、出示生字卡片或电子教材中的生字表等手法孤立地识字,机械呆板,且平均用力现象普遍,没有侧重点。 二、杂乱无章,耗时低效 大多数老师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因受一些观摩课的影响,模仿了一些教法。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进一步感悟思想内容,使得朗读与感悟双向互促,从而实现理解和朗读的双重收获。如果教者没有弄清主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这种教学中的“无我”现象,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随
3、波逐流。 三、教师懒散,敷衍塞责,缺乏钻研文本的意识,缺乏研读文本的能力,导致教学中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抓不住“主线”,常在教学方法上、小技巧上打转转,耍小聪明。一些老师只要一上公开课,不去很好的研读教材,只顾忙于翻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搜看别人的教案或教学设计,结果在自己的课堂上生吞活剥,课上的很突兀、很蹩脚,给人以走过场的感觉。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高效,必须让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真正负起责任来!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下苦功夫钻研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全面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 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笔者认
4、为首先必须建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七个目标体系。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七级,即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每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必须把各级目标有机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④因此,教师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认真分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把课文放大单元中、放到整册教材中,甚至整个年级、年段中去考虑,从语文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熏陶、升华等多方面考虑。此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全面了解熟悉学生。脱离了学生
5、的实际,目标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二)备学生,让教学设计与实施符合阅读教学的认知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是新课改的实质。要教好一篇课文,从认知的角度讲,它是对事物的一种认知活动,就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又到整体的规律;从理解语言的认知活动看,它又遵循语言到内容,内容到语言的过程。 (三)平时必须加强训练,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
6、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强化语言训练,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
7、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 四、科学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现象,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
8、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遵循“三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