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

ID:16011999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7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_第1页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_第2页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_第3页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_第4页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兼论《端午节》及其他作品彭明伟【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号】J4【复印期号】2008年09期【原文出处】《鲁迅研究月刊》(京)2008年2期第24~39页【作者简介】彭明伟,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博士候选人。    一 前言    1922年2月底俄国盲诗人、世界语专家爱罗先珂(VasilEroshenko,1889-1952)受邀来北京讲学,蔡元培委托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照顾,爱罗先珂此后便长期寄寓在八道湾周家,并和周氏兄弟发展出深厚的情谊。爱罗先珂从1922年2月24日到北京,7月3日暂时离开北京,远赴芬兰参加世界语年会,11月4日返回北京,1

2、923年4月16日离开北京返回俄国。他前后在北京停留约一年的时间,与周家一家老小相处融洽。①在这期间周氏兄弟仍然感情和睦,在文学事业上相互提携,兄弟失和决裂的事件是在这之后才发生的,也就是说导致鲁迅颓丧的因素还没出现。按照一般的说法,鲁迅仍在五四“呐喊”的高峰期,尚未进入“彷徨”阴郁沉寂的时期。然而,爱罗先珂的到来,似乎让鲁迅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从这位盲人身上感受到俄国知识分子真诚与勇猛的精神,对照之下,鲁迅更清楚意识到自身灵魂中懦弱与麻木的一面,在他1922年所写的诸篇杂文和小说都有所反映。    整体来看,鲁迅在1922年前对于社会文化的批判层面较为广泛,批判的焦点较为零散。如在《热风》

3、题记,鲁迅谈到自己在1918、1919年《新青年》发表的随感录时说:“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②这些杂文呼应陈独秀所提倡的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大致在新旧文化对立的框架下,攻击不合时宜的传统道德观念,阐述新文化运动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儿童教育等诸多理念。如同李长之在1930年代观察到的,“他〔鲁迅〕的攻击,在这时还比较空洞,敌对的东西也多半不在身旁。但他已经抓住了国民性,不过终于比较后来是笼统的,不大具体。”③鲁迅这时矛头所指主要是保守

4、顽固的旧文人和遗老遗少,以及冷漠麻木的社会大众与看客,因为保守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看得最为清楚。    1922年鲁迅一边继续和复古保守的思潮奋战,一边开始正视五四的新知识分子自身的问题。这是一个明显的转变,在此之前鲁迅并未如此密集撰写与新知识分子相关的文章。在这一年,鲁迅对这老问题的新发现,显然是受到爱罗先珂的刺激与提示,爱罗先珂到北京后第一场公开演说的题目便是《智识阶级的使命》(1922.3.3),是针对新兴的知识分子而发的。鲁迅这时期的杂文便反映了他的震惊与自觉,以及他对新知识分子的反省,主要如《为“俄国歌剧团”》和《无题》、《即小见大》等篇。虽然说此时鲁迅还没有具体点名批判的对

5、象,但对新知识分子的反省可以看成是他之后批判陈源等“现代评论派”学者绅士的前奏。如鲁迅在《华盖集》题记所说:“此后又突然遇见了一些所谓学者,文士,正人,君子等等,据说都是讲公话,谈公理,而且深不以‘党同伐异’为然的。可惜我和他们太不同了,所以也就被他们伐了几下。”④展现在1925年至1926年间撰写的《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诸篇就是鲁迅和“现代评论派”交手的纪录。    从小说创作来看,《阿Q正传》从1921年底开始连载,因为刻画阿Q精神之深刻,在当时便广受瞩目,这篇小说往后在文学史上也被视为鲁迅批判中国麻木的、愚昧的国民性最尖锐的代表作。然而,鲁迅在《阿Q正传》之后创作的《端午节》及其它

6、小说的“启蒙意识”与“批判意识”明显减少许多,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鲁迅开始用另一种的眼光来看知识分子和向来被他批判的庸众看客,同时并反省知识分子与平民(无知阶级)的关系。李欧梵观察到鲁迅小说创作在1922年的转变,他认为鲁迅“写于‘五四’运动高峰时期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一年间的最先九篇,表现了一种持续的创新力。《阿Q正传》好像是一次总结,在此之后,他的创新力就有些下降。一九二二年所写的五篇:《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读来像散文而不像小说,当然最后一篇《社戏》作为抒情散文是绝妙的。”⑤鲁迅的创新力是否下降姑且不论,我认为鲁迅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和他的思想变化有密

7、切关联,这是需要详加讨论。    从《阿Q正传》到《端午节》,显示了鲁迅关注焦点的转移。《端午节》(1922.6)这篇小说正是在《阿Q正传》之后创作的,表面上看来这篇小说的题材与风格与《阿Q正传》迥然不同的,但在批判懦弱畏缩和自我欺瞒的精神上却又是一贯的。若说《阿Q正传》批判一般中国人(老百姓和旧派士绅)的麻木精神,《端午节》这篇的批判矛头则转向五四的知识分子,鲁迅有意藉此发掘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隐藏的“阿Q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