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48621
大小:259.13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8-06
《2018电大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_打印小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业好文档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敬慕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活动利他主义崇敬(横向、社会秩序论)才智仁爱社会性结构:强调宗教在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性4.社会学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
2、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孔德)军事阶段:智力的神学阶段(纵向、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过渡阶段:智利的形而上学阶段工业阶段:智利的实证阶段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1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三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专业好文档定义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
3、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2.社会事实特征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类型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准则(一)观察社会事实原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考察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对研究对象进行做作定义标志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普遍性(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3.方法论原则标准:社会结构的简单或复杂程度(三)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单环节社会类型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四)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
4、会事实来解释对社会实施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
5、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专业好文档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6.机械团结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
6、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7.有机团结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变态分工:社会整合的负影响根本原因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
7、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利己型自杀原因: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分析方法:集体意识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入手3.由社会原因导致的自杀类型利他型自杀:原因:社会组织高度距合计社会整合能力过强动乱型自杀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示范性自杀)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宿命型自杀:原因: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几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
8、: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具体来说,利己型自杀和示范性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成正比5.涂认为,自杀现象和稳定的自杀率是社会的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