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9526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空间构造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空间构造的差异 摘要:中西方传统人物画作为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艺术样式,它们在空间构造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透视法和虚实法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空间构造的差异,揭示中国传统人物画追求内在心理和谐美,力图达到主客交融的目标;西方传统人物画运用科学的法则,再现客观物象。 关键词:传统绘画;人物画;空间构造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37-02 中西方传统人物画,作为中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中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艺术样式,虽具有类同性,但由于两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空间构造上存在显
2、著差异。这方面的情况,可以从两者空间表现中的透视法和虚实法看出。 一、透视法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的空间表现区别在于透视法的运用。概括地说,中国传统人物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视点是“流动的”,不受“定点的约束”,使构图自由,视野开阔,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西方传统人物画使用的是“焦点透视”或称“定点透视”,只能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去观察事物,不能随景点的变化而移动视点。 1.散点透视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空间是流动的、感性的。宗白华说:“中国画家的眼睛不是从一个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这说明我国画家的视点更自由,更符合艺术家的情感表现。如《韩熙载
3、夜宴图》,设计了听乐、观舞、宾客等几个场面,把夜间活动生动而清楚地表现出来。在这幅作品中,作者把不同场合的生活片段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把画面空间进行视点多角度和景象多时空整合。相比之下,西方传统人物画在空间的创造上,只能“立足一点”,画中的形象都是在当时的一个时空里。 2.焦点透视 西方传统人物画采用的“焦点透视”是“以表现一个视点下的深度空间为特点,营造一个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觉。在一个静止的视点下,画家就会把物象与视点的不同距离所形成的形体比例、色彩对比、明暗关系等真实地表现出来,并按照视觉所观有序地加以安排”[1]。这种理性的、科学的空间展现方式,在处理画
4、面空间时,必然要如实地对客观物像进行真实表现,力求使其本身的比例、秩序达到和谐之美,把瞬间的艺术情景定格下来,使时间变得凝固,空间变得永恒。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就是运用了这种透视法构筑画面,使人明显感觉到画面空间是取自一个固定位置上的。“画面空间把众多人物同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并依照离视点的不同距离所形成的大小比例、色彩对比、明暗关系加以表现”[2]。在画面空间中的人物明显有近大远小的视觉印象,空间深度格外明显。 透视法在中西方传统人物画的运用上各有取所取,西方传统人物画以真实再现客观空间为目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在空间表现上表现出一种主观的、灵动的特点。正
5、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它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二、虚实法的差异 除了透视法,中西方传统绘画在空间的营构上,都注重对“虚实法”的运用。但表达的境界却不同。 1.中国传统人物画空间的虚实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不是客观空间的逼真再现,而是一种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意象空间,“虚实表现手法则是中国画创造境阔景茂、形真趣远意象空间的重要技巧,也是构成画面形式美不可忽视的因素”[3]。虚与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相辅相成的,虚实相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它们是辩证统一体。 中国传统人物画运用虚实表现手法集中精力表现画面空间中主体的形、神和各种
6、物象之间的联系,通过主体人物的表情、服饰、动作来表达所藏之物,所藏之景。如阎立本的《步辇图》,作者为了清楚地再现这一历史事件和突出人物之间的关系,采用了虚实相兼、以虚带实的艺术手法,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和道具。在画幅的右面,唐太宗被众多的仕女围绕着,组成了密集的实。“但作者却巧妙地在唐太宗面部左前方显现出一块背景的虚,运用了以虚衬实的艺术处理,衬托出众多人物的实,在靠近主要人物的实处又出现了虚,形成了虚中实、实中虚”[4],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唐太宗远见卓识、睿智而精明的盛世君主气质。而画幅左面的使者等三人,在大片背景虚的衬托下,更显示出了不同于汉人的外貌特征和装束
7、以及精明的神态。同时左边人物背景的虚与右面众多人物的实,形成了对立统一,反过来右面背景与左面人物也形成对照。这种虚实法的运用把人物的神情、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形与神达到高度统一,并使画面空间给人无限遐想。 虚实表现的相互依存关系还体现为“计白当黑”的法则,它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处理人物与背景和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关键技法,它强调在画面空间构造中空白的重要性。因为空白处是画面空间无限拓展和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空白不是“无”,而是有无限意象的“有”。正如笪重光在《画筌》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里无疑强调虚与实是相得益彰的。黄宾虹说:
8、“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