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99845
大小:6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长城铝业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远程和成人高等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面临更大困难,但学校始终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积极探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大力倡导“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
2、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认识到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特色专业,应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面向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能独立或参与承担任务并善于团队合作、适应生产和一线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校领导吸取国内外经验,并结合专业特点,以合作教育为理念,以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为依托进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贯穿于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教学充分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反映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既强化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使学生具备完整
3、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或创造力+团队合作);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教、学、做相辅相成。一、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证书”制,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注重学生“执业资格”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实现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会贯通。一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岗位实际,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人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纳入教
4、学计划,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三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到鉴定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能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二、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
5、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因此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重点,一是学校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从社会、相关企业聘请了技术专家、生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等一批“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二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了一批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三是不断调整师资专业结构。由于学校专业和学科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师的专业结构也要不断调整。因此,学校在引进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还采取适当措施,强化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不
6、断地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四是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三、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先后与()等企业的进行合作,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多年职业教育实践证实,校内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校内教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
7、的重点。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我们认识到校内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差,同时也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学校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突出技能培养,因材施教,构建更为人性化的校内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