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77402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2
《小组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行之有效呢?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怎样分组是相对有效的?②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③课堂上如何把握合作的时机?④采取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
2、式才是合理的?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一、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实现小组合作的可能性。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合作比较勉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组8或9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D层有3人
3、。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4或5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二、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
4、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把握时机,增强合作的实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思维容量较小或者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教师要选择那些思维容量
5、大或者程序较为复杂,或者属于流水线作业性质,或者通过合作能互相提高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数学小组成员之间就必须得相互配合、依赖,相互启发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喜悦。如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这个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故不需要合作。2问题二: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
6、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四、采取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2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
7、提高。总之,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升华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