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

ID:1526705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雨霖铃》导学案_第1页
《雨霖铃》导学案_第2页
《雨霖铃》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冶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必修4导学案时间:2014-5-5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快乐《雨霖铃》导学案编写人:江兰芬审核人:【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4、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技巧,提高诵读能力和鉴赏能力。2、体验离别之美,伤感之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学法指导】1.把握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用以解读其它风格类似的作品,“辨一叶而知秋”。2.了解表现手法。文章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3

2、.仔细品读景物描写,体会其中的妙处。4.有味的朗读,读出一点不舍的味道,读出一点离别的氛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知识链接】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朗读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

3、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朗读节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本文中不会写或易写错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4、全班齐读课文。二.品读课文,思考(预习部分)(一)注音参差()堤沙()珠玑()罗绮()叠巘()箫鼓()千骑()凝噎()暮霭()(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疏通词意都门帐饮无绪骤雨初歇兰舟凝噎去去(三)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

5、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四)写作背景《望海潮》应是作者早年之作,写于作者在杭州时。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大

6、冶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必修4导学案时间:2014-5-5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快乐,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给他。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三赏读课文(展示部分)一.基础研读1.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4、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下阕5

7、.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提示: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二、深度观察【审问·慎思】本词表现手法赏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依次是。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   ?哪些是情语?景语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雨霖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冶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必修4导学案时间:2014-5-5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快乐《雨霖铃》导学案编写人:江兰芬审核人:【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4、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技巧,提高诵读能力和鉴赏能力。2、体验离别之美,伤感之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学法指导】1.把握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用以解读其它风格类似的作品,“辨一叶而知秋”。2.了解表现手法。文章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3

2、.仔细品读景物描写,体会其中的妙处。4.有味的朗读,读出一点不舍的味道,读出一点离别的氛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知识链接】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朗读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

3、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朗读节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本文中不会写或易写错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4、全班齐读课文。二.品读课文,思考(预习部分)(一)注音参差()堤沙()珠玑()罗绮()叠巘()箫鼓()千骑()凝噎()暮霭()(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疏通词意都门帐饮无绪骤雨初歇兰舟凝噎去去(三)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

5、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四)写作背景《望海潮》应是作者早年之作,写于作者在杭州时。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大

6、冶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必修4导学案时间:2014-5-5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快乐,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给他。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三赏读课文(展示部分)一.基础研读1.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4、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下阕5

7、.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提示: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二、深度观察【审问·慎思】本词表现手法赏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依次是。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   ?哪些是情语?景语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