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ID:15210336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1页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2页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3页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4页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作者:秦壁松,陈水连,柯宝毅【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危害严重,常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临床上多主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前路槽式扩大减压能直接到达椎管前方压迫部位,解除致压物,经植骨、钢板内固定后,能即时恢复椎间的高度、生理曲度和颈椎的稳定性。我院自1999年8月~2008年6月采用前路槽式扩大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自锁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获随访的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7  本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1月~10年,平均16

2、个月。38例为慢性起病,后逐渐加重,4例头颈部轻度外伤诱发、突然加重;20例曾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四肢瘫痪及病理反射。术前均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态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17例行CT检查。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减少、变直或反曲,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椎体变扁等颈椎退变征象;据Pav1ov比值,发育性椎管狭窄11例;MRI均提示椎间盘退变突出,其中累及单个节段8例,2个节段24例,3个节段10例,相应节段脊髓前沿受压呈波浪状;受压节段脊髓内有高信号改变30例,高信号区位于椎管最狭窄处。CT显示椎体后缘增生合并椎间盘变性突出22例,合并间断

3、型或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5例;神经功能评价:依照JOA评分法,5~8分8例,9~12分25例,13~16分9例,平均10.5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与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脊髓受压平面符合并有手术适应证,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耐受力良好。  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颈前右侧斜切口,沿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钝性分离进入,C臂X线透视定位确定手术节段,切除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安放Caspar椎体撑开器,稍稍撑高椎间隙,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利于扩大减压。单间隙者,用刮匙刮除相邻软骨终板直至椎体后壁;双节段、三节段者用三关节咬骨钳将需切除的一个或两个椎体沿两侧颈长肌内侧缘大

4、部咬除,形成一宽约1.57cm的长方形骨槽,骨槽后部呈喇叭口状达两侧椎弓根根部内侧,用刮匙及超薄枪钳于骨槽底四周及椎间隙潜行扩大彻底减压,将上下椎体后缘连同残余之椎间盘、骨赘等致压物彻底清除,保留上下椎骨性终板。一般不切除后纵韧带,但若后纵韧带退变增厚或是合并间断型或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者,应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骨槽底部四周充分潜行扩大减压后,取自体两面或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将撑开器松开,安放颈前路自锁钛钢板,C臂X线透视满意,常规置管负压引流。  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激素、脱水药物等治疗3d~5d;术后24h~48h拔除引流,术后1周内及每月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X

5、线片,以观察内固定物的位置和植骨的情况,直至植骨融合;术后3d戴颈围坐起或下地活动,颈围保护12周~16周;术后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出血量80~200ml,平均120ml。术中均未输血,4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80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病例植骨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形成,术后恢复之椎体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折断、移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0.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4.1分,恢复率为60%~100%。  讨论  1.传统前路、后路减压术式的局限性7脊髓型颈

6、椎病是指以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前方受压和(或)影响邻近节段的脊髓血供,出现的一系列脊髓功能缺失。从影像学上可见压迫主要来自脊髓前方,以往采用的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术式,因未使用可靠的内固定,对骨块的固定作用不确实,缺乏牢固的内在稳定作用,植骨界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动”,植骨块上下界面可有部分骨质吸收,植骨后,尤其是长节段植骨时,须辅以长时间的颈胸石膏或颈托外固定,以期获得植骨融合,恢复颈椎稳定性、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但术后仍有可能出现植骨块移位脱落、椎体下沉椎间高度丢失、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王松刚等[1]在400例颈椎前路未用钢板内固定患者

7、中发现植骨块脱出率为0.75%;叶立娴[2]报告CSM前路植骨后不愈合率高达43.3%。另一颈前路术式-颈前路环钻切除术因其操作空间狭小,难以彻底减压,且该术式破坏了邻近椎体终板,影响了椎体载荷能力,植骨后节段高度易丢失,术后效果欠佳,临床上已逐渐被摒弃。而传统的颈后路手术,如单纯椎板切除术(全椎板或半椎板)、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式扩大椎管等术式。虽然解除了来自背侧(直接减压)及前方(间接减压)对脊髓的压迫,术后也有一定疗效,但脊髓前方压迫并未真正解除,只是依靠脊髓向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