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00780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乳果糖与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果糖与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作者:陶淑敏朱明琴王丽芳贾丕梅【关键词】乳果糖;食醋;灌肠;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是急慢性肝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患者,死亡率高,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血氨浓度增高是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1],保持肠内pH值呈酸性是降低血氨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之一。我科采用乳果糖与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肝性脑病Ⅲ~Ⅳ期的患者共计61例,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2],均不
2、伴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6岁~68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Ⅲ期患者25例,Ⅳ6期5例;对照组,男22例,女9例,年龄28岁~70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Ⅲ期患者26例,Ⅳ期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血氨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性。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乳果糖与食醋保留灌肠,每日早用33.3%乳果糖[1]60mL加温至38℃保留灌肠,每日晚用30%的食醋100mL加温至38℃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使用60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与一次性吸痰管(14号~16号)衔接,排尽吸痰管内空气,将吸痰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
3、插入肛门20cm~25cm,缓慢推注药液,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转为平卧位,药液保留1h左右[3],治疗时间5d~7d。对照组患者为单纯静脉给药(与观察组相同)不配合灌肠。1.3观察指标1.3.1血氨浓度的检测:实验室仪器(荷兰产,威图95版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两点法,正常值14.7μmol/L~55.3μmol/L。1.3.2肠道pH值:每次灌肠治疗前及灌肠后4h应用便携式24hpH值自动分析仪(上海大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肠内pH值。61.4判断标准监测治疗前后24h血氨(NH3)浓度及肠道pH值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改善情况。疗效判断:显效:血氨正常、患者意识转清;有效:
4、血氨较治疗前下降50%,患者意识较治疗前好转;无效:血氨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患者意识无明显改变。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治疗后,观察组NH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NH3)及肠内pH值的变化注:*P<0.012.2观察组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平均清醒时间观察组2d,对照组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平均清醒时间比较注:*P<0.053讨论6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衰竭时,由于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药物或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肠
5、内未消化的蛋白质增加,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所分泌的与氨基酸有关的酶和尿素酶增加,影响尿素的肠肝循环,肠道产氨增加;此时肝内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存在,肠道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游离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血氨可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乳果糖系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含酮双糖,在结肠内不被吸收,当用乳果糖灌肠液保留灌肠时,可被结肠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G+)分解成乳酸和醋酸,抑制肠道细菌的产生,使肠道pH值降至6以下,从而抑制肠道细菌产氨,且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以阻止氨的吸收,减少内毒素的蓄积[4]。乳果糖是缓泻剂,有渗透性腹泻作用,保留灌肠可促进肠
6、道内病原体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及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减少氨的生成,达到降血氨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6食醋含有醋酸、乳酸和多种有机酸,当用食醋保留灌肠时,使肠道pH值保持在5~6以下的弱酸性环境中,有利于血氨逸出肠黏膜而进入肠腔,最后形成离子型铵盐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氨,患者神志改善至清醒的治疗效果[5]。两者联用可通过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补充肠道内减少的厌氧菌,调节肠道菌群,使氨的产生和吸收减少,减轻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的好转[5]。保留灌肠是使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直接影响疗效。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因肛管粗短,插入浅,
7、对肠粘膜刺激性大,使患者易产生便意,耐受性差,导致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短,另外灌肠过程中药液易外溢[6]。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引起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中、下静脉吻合扩张形成内痔,易造成出血。一次性吸痰管较普通肛管细、软、光滑、柔软有弹性,插管时对肛门刺激小,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插管深度为20cm~25cm,肛管至乙状结肠内,乙状结肠容量大,减少了灌肠液对直肠的刺激及引起排便反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使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