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ID:15156815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_第1页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_第2页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_第3页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_第4页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哮喘缓解期从脾胃论治的探讨作者:吴兆利,刘自力,张庆荣【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脾胃;理论探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肺脏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因本病病情复杂多变,常涉及多个脏腑,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就目前文献研究来看,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多倾向于分期辨治,尤其重视缓解期的防治。中医学认为,哮喘为脏腑亏虚,痰瘀蕴结于内,外邪诱发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可引起脏腑亏虚,痰瘀内生,易感外邪,故脾胃虚弱是哮喘反复发病的关键。因此,在哮喘的缓解期,从脾胃论治是防止哮喘复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1理论依据 

2、 1.1脾胃虚弱,痰浊内生  中医学认为,哮喘有“夙根”,这个“夙根”就是痰。朱丹溪认为,哮喘专主于痰。哮喘之病因以痰为主,为宿痰内伏于肺,遇感诱发。明代秦景明在《病因脉治哮喘论》中首揭哮证之病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6张景岳虽认为脾胃俱为生痰之源,但更注重脾胃在痰浊发生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其曰:“盖痰涎之化,本因水谷,果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此其故,正以无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盛也。”痰之发生,虽与诸多原因、诸脏腑有关,但根源在于脾胃。脾胃虚弱或气机升降失常,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则水湿停聚,水谷

3、亦不化精微,从而酿饮生痰,故《医宗必读》曰:“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隔,凝聚为痰。”《医方集解》认为:“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痰以成者也。”哮虽为肺病,然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痰浊亦以脾中之湿为母。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虚不运或脾虚不能升清,则胃气不降,宿食停滞,积久则痰浊内生,气逆于上,则可致痰气阻于肺络,肺之肃降失职,肺气上逆引发哮喘。因此,哮喘“夙根”论是哮喘缓解期病因病机的核心。  1.2脾胃虚弱,升降失常6  脾胃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同居中州,

4、通上连下。脾升则肝肾之气并之而上行,故乙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之气随之而下降,故金火不滞。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为全身气机之总司。然肝血有赖脾气的滋生,脾气健运,饮食精微充足,血化有源则肝有所藏,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故张锡纯认为,欲治肝者,当升脾降胃,培养中焦,中焦气化敦厚,则肝木自理。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脾胃剂中辅佐之品。脾胃亏虚,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气滞血瘀。血和津液的运行,全赖气的推动。如气滞,则津液停滞而为痰水,血液不行而为瘀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结则痰生,气畅则痰消。故气滞、血瘀与痰浊常并见,并且痰饮内伏与气滞、血瘀互为因果,关系密切

5、。从痰与瘀的关系来说,痰可酿瘀,痰为瘀的基础,而瘀亦能变生痰水,形成因果循环。因宿痰伏肺,气机郁滞,升降失常,不仅会导致津液凝聚生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而出现痰瘀胶结不解。因此,痰瘀内生也是哮喘迁延难治的主要病理基础。  1.3脾胃虚弱,易感外邪  马元仪《印机草》曰:“肺为气化之源泉,又寄养于脾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则正气亦虚,气虚肌表失固而易致外邪侵袭。又肺主气,脾益气,肺之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养,故脾能助肺益气。脾胃虚弱,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肺无所养,导致肺虚。肺主皮毛,外邪侵袭首犯皮毛,肺虚卫外不固,正气不足,则易

6、感外邪,外邪与痰气相搏,诱发哮喘。因此,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而致肺气不利,是诱发哮喘复发的关键所在。  2从脾胃论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从脾胃论治是治哮喘的关键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有指阴阳的,有指病因的,有指病机的,也有指脾胃的。《医宗必读》谓:“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身之本源。《医林绳墨》曰:“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健脾为先。”中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病位在肺、脾、肾,与五脏六腑皆有关联。哮喘缓解后,更应注意固本,以培补元

7、气,防止复发。应侧重健脾助运以消除痰浊内生的根源,且脾统四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其它脏腑以此为滋,则功能正常。《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只有脾胃充盛,心肝肺肾之气才能俱盛;反之,脾胃虚则五脏六腑俱虚,脾胃受伤,百病丛生。故治疗哮喘当以脾胃为先。清代叶天士指出,哮喘“久发中虚,必补中气”,强调健脾的重要性。脾主运化,脾虚则湿从内生,聚为痰浊,上渍于肺,故实脾又是杜绝生痰之源的关键。故王肯堂认为:“治痰固宜补脾,以复健运之常,使痰自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脾健则气充,又可防止气滞、血瘀的形成。故扶正应以扶脾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