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3379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摘要】分析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减少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关键词】全麻术后精神症状护理干预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病人在发生精神症状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一些心功能较差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造成一系列危害。所以了解发生精神症状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会减少对病人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自2009年1月~11月本科出现了38例全麻术后发生精神症状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
2、预,取得了较为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病人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54~87岁,60岁以下6例,60岁以上32例;术前询问病人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其中伴有高血压14例,糖尿病史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4例,开腹胆囊切除6例,胆囊切除胆前探查(包括腹腔手术及开腹手术)10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及肝叶切除术14例,胆肠吻合及胰十二肠吻合术4例。2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42.1病人年龄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经统计,60岁老年人比例较高,有报道老年人多见[1]。由于老年人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及神经核衰老等因
3、素均使大脑功能降低,同时,老年人本身脑血流量减少,葡萄糖代谢与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对缺氧敏感等均是发生术后精神症状的重要因素。2.2心理因素术前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对手术能否成功存有疑虑。特别是手术较大、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不仅有腹内局部反应,还有全身性的应激反应,而后者会引起大脑异常兴奋,导致术后精神症状的出现。2.3 术前基础疾病本组资料显示,术前并存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者,术后易出现精神症状。因为这些病症本身即可引起神经递后紊乱。2.4 麻醉中的管理如手术中麻醉过浅会使病人知晓疼痛,但神经未完全清醒,语言
4、表达不出,从而诱发病人产生幻觉。2.5 术后疼痛及睡眠紊乱术后持续疼痛可引起病人紧张、失眠,诱发患者产生癔病样的幻觉,出现谵妄。睡眠障碍会明显引起大脑的功能障碍,使患者进入一种情绪上易激惹、不稳定,产生混淆、焦虑和怀疑等类似诿妄的精神症状。2.6 缺氧病人术后缺氧,尤其是腹部大手术发热、贫血、血压低的患者缺氧可持续4~5天。缺氧可使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合成减少,从而出现术后精神症状。3全麻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43.1个性化护理老年患者相对年轻人抗寒能力差,术后给予充分保温,因术中暴露太久或大量输液、输血,全麻后患者多伴有
5、体温过低,有的出现寒颤[2]。而寒颤可增加机体的耗氧量,所以应及时给予调节室温,加盖被或热水袋保暖,防止热量的散失及寒颤的发生。老年患者术后吸氧4~5天以上可防止精神症状的发生。3.2心理护理术前应给患者做好相关手术知识解释工作,以打消患者的顾虑,并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及时予以满足。良好的交流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护理状态,可减少机体生理、心理的不适。3.3基础疾病的治疗术前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应充分纠正。术后应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
6、遵医嘱根据血压及血糖,用微量泵随时调节降压药及胰岛素的流量,将血压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减少引起神经递质紊乱的因素。3.4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在术中减少麻醉用药种类,镇痛完善,充分供氧。气管插管拔除后,气道分泌物较多的可鼓励咳嗽并协助其吸出。同时应去枕平卧,将头侧向一侧,并酌情给予止吐药。如有舌根后坠出现鼾声,氧饱和度下降,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通气导管,已清醒的熟睡患者可将其拍醒避免打鼾。3.5疼痛的治疗可采取肌肉注射或静脉泵入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避免产生噪音的各种因素,降低监护仪声音,各种操作轻柔,尽量日间完成,相对减少探视,保证
7、睡眠,以有利于患者康复。43.6氧疗可采取鼻塞、导管及面罩吸氧方法。腹部大手术患者最好吸氧持续4d左右。如有轻微精神症状出现可遵医嘱使用过氧化碳酰胺静脉点滴,可及时纠正低氧血症。4小结现腹部手术已基本采取全身麻醉,而术后出现精神症状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术前应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麻醉中管理;术后镇痛完善,充分供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徐建表,赵峻.老年人术后谵妄.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7
8、:109.[2]段杰.神经外科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74.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