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

ID:1512023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_第1页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_第2页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_第3页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_第4页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摘要】咳喘、泄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儿科方面的研究,将咳喘分为风寒咳喘、风热咳喘,泄泻分为风寒腹泻、湿热腹泻,并采用不同的中药加减辨证,临床疗效良好,并各列医案1例,以资佐证。【关键词】呼吸道疾病/中医学;腹泻/治疗;泄泻;中医儿科;中医学;儿童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科学,内容十分丰富。自从宋代太医局正式将儿科列为九科之一,中医儿科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且不说古代医家留的宝贵遗产,就近几十年中,中医儿科临床研究进展来看,不论治疗、预防和保健等方面所显示的效果,已吸引了众多的

2、患儿接受中医方法治疗。相信进入21世纪,中医儿科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工作。现就中医药在儿科咳喘、腹泻方面的应用谈一谈笔者的体会,望同道批评指正。  1小儿咳喘症  咳喘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隶属于中医内科学的“感冒”“咳嗽”“哮病”“喘症”5等病证的范畴[1]。小儿咳喘症以风热咳喘多见,西医治疗颇为棘手。往往出现愈治愈咳之情况,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余用中医药治疗常应手取效。常用方药:苏叶、杏仁、艾叶、法半夏、陈皮各6g,桔梗、麻黄各3g,黄芩6g,甘草3g,茯苓9g,前胡、紫

3、苑、冬花各6g,水煎服,每日2次,3d即愈。如属风寒不咳不喘者,苏叶、艾叶各9g,葱白3根,生姜3片,水煎内服即愈;如属风热咳喘者,金银花、连翘各10g,醉鱼草6g,杏仁9g,麻黄3g,黄芩6g,甘草、桔梗各3g,水煎温服每日2次;如系咳吐黄痰脓稠者加川贝、鱼腥草各6g;高热者加生石膏30g,鸭跖草15g,知母6g;咽喉肿痛者加土牛膝10g,黄药子6g;抽搐者加蝉蜕6g,七叶一枝花3g。  病案举例:病例1,李某,男,3岁,因发热咳嗽、咯痰清稀,甚时呕吐痰涎,在某处西药治疗7d未效,于20071003前来诊治,据其母诉曾静脉滴注青霉素、双黄

4、连等。查体温38℃,咽喉无充血、红肿,面色苍白,咯吐痰涎清稀,两肺闻及湿啰音,指纹紫滞,此为风寒束肺,痰涎壅盛。处方:苏叶、艾叶、陈皮各6g,可、法半夏各6g,桔梗、甘草、麻黄各3g,前胡6g,白芥子3g,茯苓9g,3剂,水煎服,每日2次,3d后其母电话告之已愈。5  按: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为君药。艾叶温中散寒,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共为臣药。麻黄解表平喘,白芥子温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也为使药。  病例2,姚某,男,2岁,20080423因发热咳嗽气急、抽搐2次来诊。刻下查

5、面红目赤,时有哭闹,体温39.8℃,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指纹青紫过风关。此为热毒壅盛,阻于咽喉,热极生风而抽搐。处方:金银花、连翘各6g,生石膏30g,醉鱼草3g,蝉蜕6g,七叶一枝花6g,2剂,水煎服,每日2次,少商放血,针刺合谷日1次而愈。  按:金银花、连翘辛温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作用,为臣药。醉鱼草入肺经,以清肺热见长,蝉蜕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宣肺,又入肝经,可以凉肝熄风止痉,七叶一枝花可以清热解毒,三药共为佐药。  2小儿泄泻  泄泻为小儿胃肠道常见病、多发病,大多为风寒泻

6、和湿热泻。风寒腹泻者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腹泻者用自拟“三草汤”(附方见后)治疗。  病案举例:案例1,杨某,男,3岁。20081002因腹泻日5~8次,呕吐,面色苍白来诊。刻下体温37℃,阵发性哭闹,舌质淡苔薄白,此为外感风寒,侵及肠胃。处方:藿香9g,半夏、苏叶各65g,白术9g,厚朴、腹皮各6g,茯苓9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2次,另用肉桂、丁香、茴香、吴萸等分为末取3g外敷脐部,热水袋敷之30min,每日1次,次日而愈。  按:本病由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生。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则恶寒发热;湿浊内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上

7、吐下泻,脘腹疼痛。方中藿香取其辛温而解在表风寒,又以芳香化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为君药。配苏叶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行气化湿;甘草调药和中。  案例2:范某,女,6岁,20060515因腹痛、腹泻、呕吐2d来诊。刻下:体温39℃,烦渴神疲,皮肤干瘪,腹部压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湿热腹泄。处方自拟“三草汤”即:地锦草、铁苋菜、车前草、疳积草、算盘子根各10g,生地榆9g,白芍6g,甘草3g,2剂,水煎服,每日2次,同时针刺足

8、三里、气海、止泻、天枢、阴陵泉等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2d后而愈。5  按: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与铁苋菜合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止痢的功效,为君药。车前草性甘寒,可以利水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