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oc) 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闲由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一教胃链箍?jiaoyulianjie闲宙心生.心因闲静漫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有”闲”文化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孙琴妹向来对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古典诗词,一有闲暇,就沉浸其间.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照理来说,古人物质贫乏,生
2、活落后,人生应该单调乏味,无甚乐趣可言.然而奇怪的是.在他们的诗词当中,很多的诗句都显示他们的生活很悠闲,”幸福指数”颇高.这种现象,我姑且称之为”悠闲生活,有闲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我对这个”有闲”文化进行了一番研究,于是有了一些收获.一,有”闲”文化的艺术魅力李白的《独坐敬山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鸟儿皆飞走了,缥缈的空中只有浮云飘来荡去,看似孤独.而在诗人李白的眼中,却看到了云的悠闲.”子非云,安知云之闲?”其实,闲的并不是云,而是李白自己.正因为有了悠闲的心境,所以能看到云的悠闲,所以能够久久地眺望着敬山亭,道出了”相看两不厌”.而王维在《鸟鸣涧》
3、中也这样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读到这样的诗句,在我的头脑中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画面:诗人反剪双手.立于庭院之中.嗅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看着树上的花瓣在夜风的吹拂下缓缓坠落.夜是如此静谧,山是如此空旷.空的何止是山,诗人的内心不也是空灵的吗?于是,他空旷的心中就可以装下自然中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了如果说以上的例子都是直接道出了一个”闲”字,是显性的”有闲”文化.那么,在我们浩瀚的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还有着隐性的”有闲”文化.通篇不点”闲”字,而”闲”无所不在,深入骨髓,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苏轼.苏轼可以说将这种“闲”文化发扬到了极致.在他的《浣
4、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中是这样表述的:”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人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昧是清欢.”冬尽春萌,乍暖还寒,诗人缓缓地步行于山问,眼前淡烟疏柳雾朦胧,清澈的涧水汇人淮水后迤逦向前.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并不是荣华富贵,山珍海味,而是这清淡的欢悦啊!李白,王维,苏轼等的悠闲,我们可以把其看做是成人世界的代表.那么.在古代的诗词中,有没有属于孩童世界的这种悠闲呢?胡令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50教育科研论坛a.Yevanan草映身.路人借问
5、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一个脏兮兮的顽皮小童;”学垂钓”,有样学样,装模作样;”遥招手,不应人”,因为怕鱼受惊而紧张得面红耳赤,不敢开口只能打手语.让人忍俊不禁.表面上写小童的紧张.实则他悠闲的童年生活已经跃然纸上.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里也有着类似的描写:“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儿童,被一只黄蝶所吸引,于是疾走快追,想要掳掠了它,扫兴的是飞入菜花.陷入花的海洋,再也无处寻觅.于是儿童只能跺脚叹息.这样的生活画面是多么的诱人啊!垂钓的稚子和追黄蝶的儿童.假设他们都是学龄前儿童,那么已上学的孩子是否拥有”有闲”
6、文化呢?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散学早归,书包一扔,赶紧趁东风正紧,放飞纸鸢,天空不空了,孩子的生活也充实了.我想,他们放飞的不止是风筝,更是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他们的好心情吧.古典诗词中这些优美的句子,这种空灵的意境,生活的惬意淡然,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二,有”闲”文化的思想根源正所谓”境由心生”,从那些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对他们何以拥有这种悠闲,何以创作出”有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7、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之才,世人公认,而其命运坎坷,亦非常人能比.怀着绝世之才,仕途却越走越窄,官职一贬再贬.从他就任过的那么多的地方,我们可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由京城到湖北黄冈,到杭州,到广东惠州,终至于到了海南.离京城越来越遥远,离繁华越来越遥远.这样的处境不悲反而是悠闲.苏轼的豁达乐观.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肃然.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