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ID:1478016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教信息(第49期总第61期)高教信息2010年12月25日(半月刊)第49期(总第61期)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主编:马宪国责任编辑:包玛瑙E-mail:mnbao@adm.shmtu.edu.cn电话:38285200——4351摘自《大学》2009摘自《大学》2010-09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朱崇实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在持续数年的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后,高等教育发展在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厦门大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教

2、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子。我们的思考与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明确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在我国,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似乎研究型大学就是研究生教育,又把研究生数量和硕士、博士学科点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研究型大学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思维模式直接造成了研究型大学工作重心的上移和偏差,既造成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矛盾,加剧了教学资源的紧张。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发

3、展观和大学理念。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国外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来看,研究型大学并不排斥本科教育,而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厦门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学校各个层次的发展规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克服单纯的数量发展观,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科学发展观,在适度发展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严格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坚决从低层次的办学领域退出来,从而把学校的精力从对教育“量”的关注真正转入到对教

4、育“质”的关注。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工作思路:一是牢固树立本科教育足研究型大学建设基石的思想,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意识、质量意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意识、创新意识、精英意识和国际化意识,学校各项改革都必须围绕如何提高和确保本科教学的高质量,都应始终围绕本科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二是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声誉的灵魂和生命线的思想,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常抓不懈的任务,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三是牢同树立人

5、才培养的精英意识,坚持走精英教育之路,突破单一的学科型为主的精英教育模式,从学科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多元化的精英教育质量标准。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应改变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主的思路.探索从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相互衔接的途径.确立学科研究型、实际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元化的人才类型。四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培养原则,

6、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当前,5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2010年12月25日)高教信息(第49期总第61期)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不仅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偏重以学科为中心.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考虑不足,这使得我们的教育缺少特色和个性,造成所谓的“千校一面”、“千人一面”。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下列措施:实行大类招生,

7、分类培养。从拓宽基础着眼,学校从1997年尝试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实践,从2003年起,除少数专业外,大多数的院系按专业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学生进校后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共同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兴趣、特长和个人倾向确定专业方向。实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及转专业制度。2005年,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11个优势和特色专业试行双学位(主辅修制)教育,允许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辅修一个本科专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考核实现转专业的目标。2004、2005年,共有47

8、3名学生通过考试实现转专业。推行“三学期制”。长学期教学周教学安排18周,短学期安排6周,学年保持在41—42周。在长学期安排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确保学科基础的完整性、系统性。在短学期,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组织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允许学生进一步修读提高性课程。通过这种学期制的改革促进教师精简教学内容,压缩讲授时数。鼓励教师开出一批短、精、新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