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师生携手共建高效语文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生携手共建高效语文课堂-论文在一轮又一轮的课改浪潮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一堂短短的语文课承载了多少厚重的希望,身处其中的师生们又有多少的困惑和无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经历了课改初期的困惑和浮躁后,人们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师生共备,明确课堂目标 上课前,师生都要做好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因为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困惑,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准备请教老师,如此在课堂上师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先不要参照教参,自己作为一般读者去感悟文本,去质疑,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课后提示等方面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了课堂出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现象,教学效率也就明显提高了。 例如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雪》是鲁迅先生的《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一篇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课前准备时,笔者就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同时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以备课上
3、交流。学生在进行课前阅读时也提出一些难懂的问题,如“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个句子如何理解等。 课堂上,笔者首先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探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雪的景色,或者朗诵一段描写雪景的诗文,同时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面对这银白的世界,全班几乎每个人都谈出有不同的感受。之后学生带着对雪的向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笔者出示课件,图片采用不同的雪景,同时配以不同的音乐,前半部分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学生沉浸在审美的意境之中,再通过朗读整体感悟,他们就能抓住“孤独”这一北方雪的特点,
4、而把“死”与雪的精神相联,如奉献等,“雨的精魂”也就凝聚成一种坚强。 课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可以理解“南方的雪”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地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既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又受到高尚情操的启迪。由于师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学生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理解课文就能水到渠成。 2师生解疑,简化课堂环节 教学环节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
5、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不要局限于教学环节的设计。 例如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这篇文章编在“人生”主题单元,编者的意图显然是希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而热爱生活、体味人生。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人们感受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课文思路清晰明了,通过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立意高,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而且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细腻,心理描写很传神,值得揣摩学习。这都为不同角度的探究提供了生动的语言材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
6、从不同角度主动探究,而不需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把一些问题分片写到黑板去,或是课后题,或是阅读中生发的问题,甚至于一个拿不准的生字都可以写上去。然后学生或查字典,或同桌讨论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最后,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解疑。 不知不觉一节课下来,一篇课文居然连讲带练地结束了。每个学生算一算都收获了不同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或帮助其他学生解决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课下一边出教室一边还在面红耳赤地争论问题,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3多元思考,适当利用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简单实用,这里不是说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只利用一些传统的教具,如
7、小黑板、卡片等,而是两者兼顾。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语文课堂,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更能丰富课堂的表现力。 例如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学生对于此类的说明文不太好理解,笔者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