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ID:14554447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1页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2页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3页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没有完成的事情,或者计划了很久的事情,总是挂在心上,严重点的,便象影子一样,干啥的时候都能闪一下。现在比较流行的GTD,就是将这些念头写下来,处理并计划好,理清思路,专心的一件一件完成。其实,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 1982年,中日关系还在蜜月期时,两国电影艺术家联合拍摄了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故事开始于1924年,日本著名棋手松波鳞作拜访中国“江南棋王”况易山。两人刚刚将一盘棋开局,况就被军阀抓走。中间经历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两人与1956年

2、重逢,冰释前嫌。然后,他们站在长城上比比划划,通过下“肓棋”的方式,继续着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且不说中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两人身为本国高手,肯定下过成千上万盘棋,为什么这盘棋的记忆如此深刻呢?电影作为艺术自然会有虚构,但夸张必须要有现实基础,这个细节后面的心理规律就是:没有做完的事自然会形成驱动力,驱使人们完成它! 1927年,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最先发现了这个规律,它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不过,蔡格尼克是典型的学院派学者,过于重视认知成份,只是把它当成一条记忆规律来研究。她的结论是,回忆未完成

3、工作比回忆已完成工作更容易。 蔡格尼克正确地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引起的紧张状态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延续至任务完成。假如任务未完成或工作被中断,这种紧张状态会使个体的心理活动指向未完成的任务,从而对有关内容记忆更牢,并在选择性回忆中显示出来。 更重要的其实不是结论,而是这个原因。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我眼下好象有什么事要做,但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是未完成行动的驱动作用。你正玩了半截的游戏,或者打了半截牌,突然被领导叫走去处理“正事儿”。虽然游戏的价值远比不上工作,

4、事后你可能记不清那天作了什么工作,但能记下那没有完成的游戏。 围棋是游戏,但它也是高度程式化的游戏,有明确的对奕规则,是程序化的社会行为。举凡此类程序化的社会行为,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圈,驱使当事人一定要把它画完。 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就是越来越多的事务在时间和顺序上被程式化。上班族必然要“朝九晚五”,高二学生肯定会在两年后面对高考,而高一学生则要等三年。出报出刊,或者重大体育竞赛都有明确的周期,比如日报、月刊。“两会”每年春天召开,会计结算则于年末完成……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些固定的程式约束着他必须

5、走完整个过程才能得到结果。从案例分析中认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信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显了,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的信不理?或者,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人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

6、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只愿永远当学生而不想毕业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于是害怕成功,因此也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泰克医生为有这样心理的人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他说:“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而工作要一小时才能做完,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

7、用三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仅使你能在周末离开办公室,你还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应付紧张等

8、等。这对于我们的管理者同样重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可以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但如果我们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允许其完成,第二种是我们中途加以阻止使它们最终没有完成,第三种是中途加以阻止后我们再让其完成。结果发现,人们对中途被阻止后再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而这就不能用中途阻止所产生的情绪所致来解释了,或许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蔡格尼克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没有完成的事情,或者计划了很久的事情,总是挂在心上,严重点的,便象影子一样,干啥的时候都能闪一下。现在比较流行的GTD,就是将这些念头写下来,处理并计划好,理清思路,专心的一件一件完成。其实,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 1982年,中日关系还在蜜月期时,两国电影艺术家联合拍摄了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故事开始于1924年,日本著名棋手松波鳞作拜访中国“江南棋王”况易山。两人刚刚将一盘棋开局,况就被军阀抓走。中间经历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两人与1956年

2、重逢,冰释前嫌。然后,他们站在长城上比比划划,通过下“肓棋”的方式,继续着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且不说中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两人身为本国高手,肯定下过成千上万盘棋,为什么这盘棋的记忆如此深刻呢?电影作为艺术自然会有虚构,但夸张必须要有现实基础,这个细节后面的心理规律就是:没有做完的事自然会形成驱动力,驱使人们完成它! 1927年,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最先发现了这个规律,它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不过,蔡格尼克是典型的学院派学者,过于重视认知成份,只是把它当成一条记忆规律来研究。她的结论是,回忆未完成

3、工作比回忆已完成工作更容易。 蔡格尼克正确地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个体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引起的紧张状态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延续至任务完成。假如任务未完成或工作被中断,这种紧张状态会使个体的心理活动指向未完成的任务,从而对有关内容记忆更牢,并在选择性回忆中显示出来。 更重要的其实不是结论,而是这个原因。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我眼下好象有什么事要做,但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是未完成行动的驱动作用。你正玩了半截的游戏,或者打了半截牌,突然被领导叫走去处理“正事儿”。虽然游戏的价值远比不上工作,

4、事后你可能记不清那天作了什么工作,但能记下那没有完成的游戏。 围棋是游戏,但它也是高度程式化的游戏,有明确的对奕规则,是程序化的社会行为。举凡此类程序化的社会行为,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圈,驱使当事人一定要把它画完。 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就是越来越多的事务在时间和顺序上被程式化。上班族必然要“朝九晚五”,高二学生肯定会在两年后面对高考,而高一学生则要等三年。出报出刊,或者重大体育竞赛都有明确的周期,比如日报、月刊。“两会”每年春天召开,会计结算则于年末完成……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些固定的程式约束着他必须

5、走完整个过程才能得到结果。从案例分析中认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信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显了,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的信不理?或者,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人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

6、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只愿永远当学生而不想毕业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于是害怕成功,因此也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泰克医生为有这样心理的人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他说:“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而工作要一小时才能做完,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

7、用三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仅使你能在周末离开办公室,你还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应付紧张等

8、等。这对于我们的管理者同样重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可以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但如果我们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允许其完成,第二种是我们中途加以阻止使它们最终没有完成,第三种是中途加以阻止后我们再让其完成。结果发现,人们对中途被阻止后再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而这就不能用中途阻止所产生的情绪所致来解释了,或许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紧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