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专题2 落 日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恒的瞬间落 日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易经·系辞上》)【译文】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作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作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领悟】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译文】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2、【领悟】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导入阅读诗微笑在爱的旗帜上飘展在历史每一个角落由于权欲的煽动,美丽的地球在互相厮杀中挣扎着自救血染泪浸的脚步,艰难地追索人神共求的和平宽容是一种智慧友善是一种财富信任是一种勇气交流是一种滋补大海的无畏是由一小朵一小朵浪花编织灾难在仇恨里繁殖和平在友爱中成熟——《爱的旗帜》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文本助读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记者。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抗战期间
3、他写下了《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等许多出色的战地通讯。他还曾撰写了长篇通讯《鹰扬大海》,这是当时唯一一篇中国记者采写的反映美国航空母舰的报道。抗战胜利后,朱启平奉派赴美国任驻美特派员兼驻联合国记者,其间写了《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等不少精彩的通讯。1951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持到了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的那一刻。1978年,朱启平被调到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部副主任。197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凭吊戴高乐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该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
4、,一时为人们所传诵。一、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2.背景解读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作者作为中方随军记者见证了那永载史册的一幕,写成了脍炙人口的通讯《落日》。《落日》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3.文学常识通 讯通讯是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
5、、事件或问题。通讯的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常见的结构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答案:(1)xiánshòujiānjiùhèjuéquéwéiyín二、基础积累1.字音辨识(1)单音字(2)多音字答案:(2)qiàoqiáoshíshèyīnɡyìnɡjiànjiānhénɡhènɡjǐnjìn答案:舷/炫/眩 暇/瑕/遐 勋/陨/殒 昭/诏/迢迢2.据音写字答案:(1)①肃穆 ②静穆3.词语辨析(1)肃穆·静穆【辨析】都有“严肃、庄严”的意思。“肃穆”多
6、用于祭祀、悼念等场合,表现参与人恭敬的态度,多与“庄严”连用。“静穆”侧重于安静、庄严,多用于表现某种场合的气氛。【例句】①12月22日冬至,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合肥市民祭拜扫墓的热情。早上9时左右,前来祭扫的人们三五成群,虽然人很多,但陵园里气氛静谧,只有卖花的小贩非常忙碌。②花石楼下,欢声笑语多,如同大海的潮汐,绵绵不绝。浪起浪涌的大海,一代一代的过客,都是流动的,而花石楼是的,守望着太平湾。答案:(2)①注视 ②审视(2)注视·审视【辨析】都是动词,都有“看”的意思。“注视”着重指精神集中地看。“审视”指仔细看,看的目的在于思考并做出判断。“注
7、视”的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事物外,还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审视”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注视”不仅可以指公开地看,还可以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审视”没有这种用法。【例句】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让人民检阅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让世界清晰打量中国军队的使命职责,是这场胜利日阅兵的应有之义。历史将记住这场主动接受人民检阅、世界的伟大阅兵。②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这样一个阶段,我想我们应该做到“八个时常”自我。时常掂一掂责任使命的分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干得好不好、名声好不好,群众会记住的,历史会评价的。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阅读
8、课文“仪式开始”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应考点: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作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