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6084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8
《475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75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新塘地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我院门诊475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1)在475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中270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56.84%(270/475),其中男性154例阳性,阳性率为61.16%(154/256);女性阳性116例,阳性率为52.97%(116/219),男女发病率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四个年龄段即60岁,它们的阳性率分别为29.
2、63%(8/27)、70.23%(184/262)、46.94%(69/147)、23.08%(9/39);20~40岁年龄段发病率70.23%,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塘地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率为56.84%,20~40岁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但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可对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早期正确诊断以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2型;RT-PCR [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3、5-0616(2014)14-34-03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2,HSV-2)主要感染外生殖器和躯干下部皮肤,引起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GH)、新生儿疱疹,并认为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尽管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导致的生殖器疱疹逐年增加,但许多资料显示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仍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1-5]。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随之增高,该病也是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生殖器疱疹所致的生殖器溃疡增加梅毒及艾滋病的传播。有学者发现生殖器疱疹与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杜克雷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4、[6]。生殖器疱疹可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7]。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生殖器疱疹,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应引起重视。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塘地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感染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2月,男256例,女219例,共计475例在我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门诊就诊疑似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年龄结构:<20岁27例、20~40岁262例、41~60岁147例、60岁以上39例。已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的复发患者除外。 1.2研究方法 1.2.1标本采集用无菌棉拭子沾取泌尿生殖器及肛周部位皮肤黏膜
5、疱液或渗出液,溃疡取溃疡物和渗出液,将棉拭子置于无菌管中,密闭送检。外阴部无皮损的女性患者宫颈标本的取材:先用无菌棉拭子清除?颈表面的分泌物,然后再用另一灭菌拭子伸入宫颈管内大约2cm处,停留5~10s左右,均匀旋转后取出,密闭送检,若遇节假日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置于-20℃保存。 1.2.2HSV-2DNA的提取及检测试剂盒、质控品,DA7600基因扩增仪均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各组间感染率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P<0.05为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图 有对数增长曲线的为阳性,无对数增长曲线的为阴性,详见图1~2。 2.2不同性别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结果 在475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阳性患者270例,总阳性率为56.84%,其中男性患者阳性154例,阳性率为61.16%(154/256);女性患者阳性116例,阳性率为52.97%(116/219),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11>0.05)。详见表1。 2.3不同年龄段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
7、型检测结果 本研究将475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按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即60岁。它们的阳性率分别为29.63%(8/27),70.23%(184/262),46.94%(69/147),23.08%(9/39)。其中20~40岁年龄段发病率70.23%,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x2分别为18.09,21.65,32.81,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0岁的发病率最高。详见表2。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所有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8]。发作期、恢复期患者,以及无明显症状的感染病毒者为该病的传染源。依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将其分为1型
8、和2型。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