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解析几何总结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

ID:14290554

大小:10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7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_第1页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_第2页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_第3页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_第4页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解析几何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百科名片  圆锥曲线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其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1时为双曲线。圆锥曲线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最先开始研究圆锥曲线,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用垂直于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是圆;把平面渐渐倾斜,得到椭圆;当平面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些就可以得到双曲线。阿波罗尼曾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

2、叫做“齐曲线”。事实上,阿波罗尼在其著作中使用纯几何方法已经取得了今天高中数学中关于圆锥曲线的全部性质和结果。定义几何观点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面,得到的交线就称为圆锥曲线。      通常提到的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但严格来讲,它还包括一些退化情形。具体而言:  1)当平面与圆锥面的母线平行,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抛物线。  2)当平面与圆锥面的母线平行,且过圆锥顶点,结果退化为一条直线。  3)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椭圆。  4)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并与圆锥面的对称轴垂

3、直,结果为圆。  5)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过圆锥顶点,结果退化为一个点。  6)当平面与圆锥面两侧都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双曲线。  7)当平面与圆锥面两侧都相交,且过圆锥顶点,结果为两条相交直线。代数观点  在笛卡尔平面上,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x^2+dx+ey+f=0的图像是圆锥曲线。根据判别式的不同,也包含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以及各种退化情形。焦点-准线观点  (严格来讲,这种观点下只能定义圆锥曲线的几种主要情形,因而不能算是圆锥曲线的定义。但因其使用广泛,并能引导出许多圆锥曲线中重要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4、)  给定一点P,一直线L以及一非负实常数e,则到P的距离与L距离之比为e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根据e的范围不同,曲线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1)e=0,轨迹退化为一点(就是点P)。  2)0

5、形,有些概念可能不适用。)  考虑焦点-准线观点下的圆锥曲线定义。定义中提到的定点,称为圆锥曲线的焦点;定直线称为圆锥曲线的准线;固定的常数(即圆锥曲线上一点到焦点与准线的距离比)称为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称为焦准距;焦点到曲线上一点的线段称为焦半径。过焦点、平行于准线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此两点间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通径。  圆锥曲线是光滑的,因此有切线和法线的概念。  类似圆,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的直线上两交点间的线段称为弦;过焦点的弦称为焦点弦。  对于同一个椭圆或双曲线,有两个“焦点-准线”的组合可以得到它。因此

6、,椭圆和双曲线有两个焦点和两条准线。而抛物线只有一个焦点和一条准线。  圆锥曲线关于过焦点与准线垂直的直线对称,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情况,该直线通过两个焦点,该直线称为圆锥曲线的焦轴。对于椭圆和双曲线,还关于焦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定理(Pappus):圆锥曲线上一点的焦半径长度等于该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乘以离心率。  定理(Pascal):圆锥曲线的内接六边形,若对边两两不平行,则该六边形对边延长线的交点共线。(对于退化的情形也适用)  定理(Brianchon):圆锥曲线的外切六边形,其三条对角线共点。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1)椭圆(

7、ellipise)  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e。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是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a^2)+(y^2/b^2)=1  其中a>b>0,c>0,c^2=a^2-b^2.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b^2)+(y^2/a^2)=1  其中a>b>0,c>0,c^2=a^2-b^2.  参数方程:X=acosθY=bsinθ(θ为参数,设横坐标为acosθ,是

8、由于圆锥曲线的考虑,椭圆伸缩变换后可为圆此时c=0,圆的acosθ=r)2)双曲线(hyperbola)  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e。定点是双曲线的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