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

ID:14235868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_第1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_第2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_第3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1.3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是指在支架保护下将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内的技术,分顺序式、平行式和分期式三种。顺序式即先骑跨动脉瘤开口放置支架,再使微导管穿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但支架的预置有时会阻碍微导管到位,且微导管的穿插有可能造成支架移位。平行式即先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再骑跨动脉瘤开口放置支架,继而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但微导管的撤出仍可能造成支架移位。分期式即支架放置1个月后再行弹簧圈栓塞,此时支架因内膜化而相对固定,但支架放置后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有可能导致待栓塞动脉

2、瘤破裂。其它风险包括:(1)支架诱导内皮增殖,导致血管狭窄,附加放射性或药物涂层的改良支架可能有助于降低该风险;(2)支架具有潜在的致血栓性,术中正确抗凝、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另一方面又会干扰和延迟动脉瘤内的血栓形成;(3)支架通过迂曲血管时易引起血管痉挛;(4)支架累及穿通支开口,特别是累及基底动脉两侧的穿通支,可能导致缺血或梗塞。1.4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内放置两个微导管,交替送入弹簧圈,观察弹簧圈稳定后再解脱。交互编织的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的稳定性强,不易突入载瘤动脉。由于在一根载瘤动脉内同时

3、操作两根微导管,故技术难度增加,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术中必须注意持续灌洗导管和系统肝素化。2表面改良的弹簧圈2.1新一代GDC——Matrix弹簧圈(Boston公司):被覆共聚物涂层聚乙二醇-聚乳酸,其体积占弹簧圈总体积的70%,在90天内可在体内完全吸收。动物实验表明,同老一代GDC相比,Matrix弹簧圈致血栓能力更强,能促进动脉瘤腔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有望降低动脉瘤再通率,同时栓塞后动脉瘤的体积可随共聚物的吸收而缩小。但临床效果尚有待调查和随访。2.2HES(HydrocoilEmbolicSyste

4、m)弹簧圈(Microvention公司):被覆水凝胶涂层Hydrogel——一种遇水膨胀的丙烯酸共聚物。HES弹簧圈被置于血液中5分钟后,羧基的去质子化作用使共聚物吸收水分而膨胀;20分钟后膨胀完全,弹簧圈直径达原来的3倍。这种能在体内自发膨胀的生物弹簧圈有望提高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和降低远期再通率。2.3放射性弹簧圈:将32P离子植入普通弹簧圈表面制成放射性弹簧圈,32P的原位放射作用能促进动脉瘤瘤腔纤维化和瘤颈新生内皮生长,从而有望降低动脉瘤远期再通率。32P释放的β射线穿透力极弱,不接触弹簧圈的组织免受放射影响。2.

5、4纤毛弹簧圈:将涤纶纤毛覆于可脱弹簧圈表面,增强弹簧圈的致血栓性,可用于栓塞巨大动脉瘤或破裂动脉瘤的子囊,也可用于闭塞载瘤动脉。3带膜支架支架被覆共聚物薄膜即带膜支架,又名人工血管。薄膜成分可以是可降解性共聚物(如聚乙醇酸、聚乳酸等),也可以是不可降解性共聚物(如聚氨酯、硅树脂、聚酯等)。带膜支架能够在血循环中屏蔽动脉瘤并重建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巨大、宽颈或梭形动脉瘤的理想选择,但只能用于无重要侧支或穿支发出的动脉节段,如颈内动脉后交通段以下水平或椎动脉远离小脑后下动脉开口的节段。另外,与裸支架相比,带膜支架有更强的诱导内

6、皮增殖和致血栓的作用,也更难于被送入颅内靶点。柔软、易于输送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颅内专用带膜支架有待发展。4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OnyxOnyx套装(MTI公司)包括次乙烯醇异分子聚合物(Ethylene-vinylAlcoholCopolymer,EVOH)、二甲基亚砜溶剂(DimethylSulfoxide,DMSO)和作为显影剂的微粒化钽粉。EVOH是一种非粘附性栓塞材料,不溶于水,溶于DMSO。DMSO遇血液时迅速弥散,预先溶于其中的EVOH则沉淀析出为海绵状团块,在靶点成为永久性栓塞物。液体栓塞剂与动脉瘤腔的

7、高匹配性是固体栓塞剂所无法比拟的,栓塞体积比理论上可达100%,尤其适用于巨大或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由于Oynx的非粘附性,微导管不会被粘滞于动脉瘤腔内,允许术者从容进行介入操作。Onyx必须在球囊再塑形技术配合下应用,球囊对动脉瘤颈的有效封堵和Onyx的缓慢、间歇注射是防止Onyx漏入载瘤动脉的关键。Onyx的固有缺点在于DMSO的潜在血管毒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速度,即可避免血管毒性的发生。5多样化的弹簧圈解脱技术Boston公司的GDC弹簧圈、MTI公司的Sapphire弹簧圈都是电解脱的,微电流同

8、时能促使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Cordis公司的DCS弹簧圈、Microvention公司的弹簧圈则是水解脱,与电解脱相比更为可靠、简便、迅速。Micrus公司的MicruSphere弹簧圈为热解脱,解脱需时不到5秒。不同的解脱方式使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更为安全。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建立于多学科发展的基础之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