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69394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高校反腐倡廉的思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反腐倡廉思路系统思考钟劲松摘要: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地,自身的廉政状况对其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经济社会高校经济活动及相关人群为聚焦点,从廓清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对象、认清高校腐败行为发生成因、理清高校反腐倡廉的主要对策三方面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思路;对策在当前经济主导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利益互动日益频繁。同时,高校经过大众化扩招,办学规模普遍显著扩大,自主控制资源量级显著提升。这内外两大因素
2、导致当前我国高校经济活动在量度、频度方面发生本质变化。高校反腐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考验,理清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路,对于确保高校反腐倡廉成效、维护和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十分必要。笔者认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理顺思路。一、廓清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对象任何腐败行为的滋生,都无不和资源的掌控、使用、分配相关联。笔者认为,要明确高校反腐工作着力点,需从三方面廓清用力对象。其一,从人的角度看,在高校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基层工作者这一管理链条中,处于高端的领导者和中层关键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往往更接近各类资源
3、,对资源的使用、分配具有更为直接的权力,作为利益攸关者眼里的租购标的,他们更易成为不法分子拉拢、腐蚀、收买的对象,存在更大的涉腐可能,因此应作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人群。其二,从事的角度看,高校内部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分工领域,虽然这些不同领域都和资源掌控、使用、分配有着直接间接的关联,但整体看来,管理所对应的行政权力在高校往往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对于管理事权的监控应作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关注领域。其三,从微观角度看,高校存在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两种具有不同属性的腐败可能。不论
4、是显性还是隐性腐败,一旦发生,都将对高校校风、学风、教风和学校的整体声誉造成消极影响,都应该被列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关注重点。具体来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可从以下关于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分析当中找到具体人、事和逻辑过程的关注对象:显性腐败是指往往直接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腐败行为,较易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有较大自主权的校办企业等,其主要特征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滥发私分钱物等。具体表现为:学校相关人员在学校大型基建、维修工程,仪器设备、教材图书、学生用品、后勤用煤、食堂膳食、校医院药械
5、等大宗物品采购过程中,为承建方、供货方收买,或授意指令,或通风报信,不招标或假招标,收受回扣,中饱私囊;财务管理人员或直接贪污、挪用公款,或公款私存侵吞利息,或与社会人员勾结诈骗、违规操作,损公肥私;学校内部管理部门、院系侵占截留国家拨付经费和外单位赞助资金等,私设“小金库”,集体滥发私分;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盗用、滥用学校名—————————————————作者简介钟劲松,男,管理学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语言学研究,zhongjinsong@hgnu.edu.cn4义,以国有资产流失
6、为代价,非法收受回扣等各种腐败行为;科研经费的使用或管理者以各种名目和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用于个人奖金、津贴、旅游或其他非科研目的等。隐性腐败是潜隐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这类腐败行为具有间接性经济腐败特征。具体表现为:学术活动受非学术因素,如行政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的影响;在论文、著作撰写、发表、出版过程中,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在职称申报、科研立项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奖中,弄虚作假;在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科研基金发放、奖项评比等过程中,以人情、金钱关系代替学术公正,
7、徇私照顾,内幕交易,参选者请吃送钱送物等不正之风暗流涌动;很少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沽名钓誉,利用职权,占有学术职称或学术荣誉。为特殊学生招考安设违背教育公平的灰色渠道;招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招收关系生、人情生;利用学生求学心切,以帮助学生入学、选系、转专业等为名索贿受贿。管理干部利用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放等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或收受学生钱物,或直接贪污挪用经费等。二、认清高校腐败行为发生成因在经济主义思潮高涨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受到社会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同时,在办学规模扩大之后,并非所有高校管理者都
8、能够做到同步提升自身面对新格局、新情况的办学治校能力[1],由此,也导致自身所在高校从整体上缺乏相应的“腐败免疫防火墙系统”。基于此,高校腐败行为、腐败现象最近这些年呈多发态势。从高校内部来讲,高校腐败行为发生具体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内部监督关键功能失信。高校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是纪委“双重领导制”,即同级纪委既监督同级党委,又接受同级党委领导,这直接导致监督主体很难深入到监督客体的内部实施监督,从而使高校监督机构在监督方式和效率上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