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

ID:1414676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_第1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_第2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_第3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_第4页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编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编题,教师要多引导、多示范,教给学生拟制题和编制题的一般方法。通过编题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快乐,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编题;策略;拟制;编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教材编排也力求落实课程理念,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5页第5题“请编一个实际应用题,要求所列的方程为15X+45X=180”,像这样让学生提问编题的内容在新教材各个章节中都有出现。而课堂教学中常

2、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编题,大部分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因此,让学生学会编题,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编题能力,成为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编题的内涵及意义  学生数学编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学生数学编题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方法的理解,在给出某个数学对象(如数字、文字、字母、图表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文字语言编拟出数学问题。  学生编拟数学问题,是把问题引向深入的研究过程,是从一

3、个简单的问题出发,逐步演绎、深化的过程,是探究创新的过程。学生编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编题能力的策略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编题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给编题的方法,让他们在编题、解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编题  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

4、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先导。亚里土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和惊奇,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疑促思,由思发问。如学习“扇形的弧长和面积”这一课时,我投影演示一只羊拴在墙角的木桩上边走边吃草。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着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问题。  (二)设计开放的问题空间,让学生能编题  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

5、己成长。例如12月11日潘丽萍老师在“领雁工程”初中数学成果展示会上教学《图形与坐标复习课》时这样上的:  请你编题(利用图中的几个点可以从象限,坐标,对称,平移等方面出题)。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每位同学都能编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有的学生编出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有学生编出了“能否在Y轴上找一点P,使△ABP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相等?”这样高质量的题目。  (三)教给编题的方法技巧,让学生会编题  让学生编拟数学题,需要教师多引导、多示范,教给学生一些编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6、,在曼妙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从而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  1.拟制题  拟制题是以原有题为基础,对其进行一定变形,变为另一形式的题,俗称改编题。通过对典型题进行适当的剖析、深入研究、充分演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  (1)改变问题的条件  改变问题的条件,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进行变化探讨,并针对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与扩展,得到一类变式题组。譬如原题为:  一只蚂蚁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顶点A爬到与它相距最远的另一个顶点G,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变化1:一只蚂蚁从长为3,宽为1,高为2的

7、长方体顶点A爬到与它相距最远的另一个顶点G,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变化2:圆锥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一只蚂蚁从底面圆周上的点B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到圆锥AB的轴截面上的另一母线AC的中点D,问蚂蚁沿怎样的路线爬行,使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浙教版九年级上册93页练习20题)  (2)改变问题的设问方向  改变问题的设问方向,就是针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求解,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一个问题获得解决后,启发探索问题解决后产生的一系列更深刻的数

8、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如我在初三专题复习时对下题进行了拟制:  例:已知,如图,在△ABC中,∠B=90°,O是BA上的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BA交于点E,与AC切于点D,AD=2,BE=  3,设P是线段BA上的动点(P与A、B不重合),BP=X.  (1)求AE的长;  (2)当X为何值时,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变化1:当X为何值时,以P、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