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13756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6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职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新加坡“教学工厂”对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作者:广西华侨学校张建德摘要:“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广西华侨学校影视动漫实训基地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紧跟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以项目带动实训”的动漫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引入项目运作,试行企业化管理,把实训
2、基地建设成为学生既能进行技能实训,又能开展项目运作的“实训工厂”。2009年12月,广西华侨学校影视动漫实训基地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关键词:新加坡、教学工厂、实训基地、实训工厂正文:2009年2月7日至3月21日,笔者有幸参加由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南洋理工国际(简称NYPI),举办的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学习期间,82010年职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组织文化——组织无界化,终身学习,意识超前,处处创新;接触到了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识渊博,技术高超,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看到了其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工
3、作情境真实。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正是“教学工厂”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使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取得了办学上的成功。 “教学工厂”是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
4、学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思想,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装进实验室,让学生去看,去操作,去理解,不惜投入巨额资金保证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如工商管理系的传媒教学企业中心、客户服务中心
5、、学生超市;保健护理科学82010年职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系的智能病人、X光透视仪;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的医药制造设备、食品酿造设备以及裕廊化工科技中心(新加坡政府投资4000万新元而建设的教学实训基地)等等,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岗位工作。 2、师资队伍素质与企业接轨。林靖东院长认为:“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教学工厂’的关键要素。”南洋理工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
6、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正是有了这些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保证了“教学工厂”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坚持“六超越”的培训原则,即超越现有工作经验,超越现今的职位,超越现在所处的部门,超越现今状况,超越理工学院之外,超越国土。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了一整套教师专能开发系统。通过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学院规定20%的教师要进行专职项目开发1~2年,并实行轮换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
7、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与企业接轨。课程可以说是“教学工厂”的血液与灵魂,没有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教学工厂”将无法运转。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开发,一是要满足新加坡经济82010年职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课程。二是要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开发课程时第一件事就是市场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