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2619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纵观目前企业安全工作,一是安全工作方针很明确,安全管理的诸多理念在渗透,安全工作的模式方法已基本形成体系,然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基于对上述这一普遍性结果的认定判断,我们就必须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运行体系的实效性上进行改进提高,使安全管理运行体系与时和谐。 一、找准传统安全运行体系之软区 随着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使现行安全
2、体系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安全体系的功能与时不和谐,诸多问题未能从长效机制、源头根本上去解决,导致事故多有发生。 一是安全理念定位模糊。虽然“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首位,而在执行中企业注意力往往放在提高效益上面,员工对安全出于“本能”自保,是被动的服从,参与意识很弱。在“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者之后,导致高层重视基层轻视,“安全第一”之认知未解读未全面覆盖到各层面人员。“安全第一”的认知缺位成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软肋。 安全责任概念处于模糊状态,责任模糊反映出制度层面有问题。安全执行理
3、念受儒家传统的不可操作的感悟理念影响,凡事凑合,无明确标准,取中庸而留隐患。以完成任务为工作导向,未确立为价值而工作的导向。安全绩效理念是安全绩效不如经济绩效便于计量。安全有成绩不显,有问题不凸显,有了事故才感到震撼。这一点在执行层更为突出,安全绩效对全员牵引力不足。 安全文化建设是目前大家的共识。文化建设刚起步,对行为中表现出的文化研究不足。在建设方法途径上书面的概念多而实践行动少,对行为实践的文化评估少。文化建设之切入点和着力点未找准,文化建设停留在管理层和表层,因脱离实践而未形成亲和力、执行力。 二
4、是组织体系功能缺失。企业组织方面,安全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之工作,定位了各方面安全工作之责任,虽工作路径清晰,但围绕安全主线功能未整合,实施方法欠缺。虽工作方向明确,但职能未量化明晰,职能未转化成可操作的职责。 生产组织方面,在方法功能上偏重于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在人与物结合上研究偏少,对人力这一生产要素组织简单化;在流程上对安全,分出层面,评估引导各自的职能重点无专门设计,造成生产组织功能欠缺。 监督组织方面,安监部门主要履行了检查纠错奖惩职能,在监督深度和广泛性上显现不足。 三是管理运行体系受众缺失。安
5、全宣传教育在形式上多是文件安排、讲话要求、活动开展、会议传达为主。在内容上缺乏对各层面具体实践的提炼;在传达上泛说的多,缺乏解读,使广大受众难以理解,甚至排斥。宣传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未覆盖全员,安全理念只渗透在少部分人思想中,使事关安全的每位员工未能解读安全,形成了受众缺失。制度体系中有责任制度但未覆盖到每个岗位,只有中层以上的责任制,员工层面缺乏安全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是上层的依赖性认识,没有恢复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责任主体的本面目。管理制度中缺乏将理念贯穿的设计,理念导向不明确。包含作业规程、安全规程的运行制
6、度在“预防”二字上不突出,关键要素不详细,缺乏对人的状态进行规程。制度的运行多以上墙挂贴代表执行,员工未熟知更未理解。监督考核偏重于现场检查是对的,但对各层面监督的侧重点不突出,系统性缺乏。 二、走出安全方法论之误区 一是依靠对象之迷雾。每个人因行业、工种、岗位之不同而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安全不分工种专业,安全是全员之工作,安全必须依靠全员之努力,每个人是本岗位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 二是工作方式之陷阱。安全工作之理念、制度、目标多是自上而下逐级传达传递,其方式多是“命令式”、“要求
7、式”、“会议式”、“读稿式”、“活动式”等,以此来彰显工作开展。安全隐患是排查整改式,偏重以物为中心的现场硬件检查,检查了“所以”,未深查之“所以然”。 三是安全工作方向之疑惑。现行标准化管理系统以物质资源为主导建设,闭环系统对“物”而建,使人力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处于边缘化。对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多以惩罚结束,未深究人的受教育程度,未深查人的原因。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之传统。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的业务依然是工资、社保、福利待遇管理、劳动管理、技术职称管理等,以国家劳动人事政策执行为主的传统内容。而服务于企
8、业发展需求和员工成长的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训、思想理念培训、薪酬激励设计等处于初级地位,现代人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业务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培训作业者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当务之急。 三、再造管理流程之良区 一是安全理念再造。回归安全责任之本来面目,每个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之责任主体,建立与责任对应的制度管理、绩效评价、培训教练系统,使责任落实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消除依赖推诿。确立安全隐患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