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

ID:1364114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_第1页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_第2页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_第3页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康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人教版24.2.2:切线的判定导·学案例浅析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康林【摘要】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于是,新课程倡导并提出了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本文以《切线的判定》导学案,浅析学案导学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关键词:导学案学案导学过程分析与反思一、从教案到“导学案” 按照课堂教学老思路,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但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

2、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师过多考虑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到边到角,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象就找到“病根”了。后来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课堂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诸如很多多媒体电化教学,表面很热闹,很繁华,结果是很多老师是讲完这节课后还是偷偷到课后再补一节习题课,其原因在

3、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没有看到学生的意识与能力间存在差距。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二、学案导学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

4、,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导学对于授课知识的巩固、落实更有效,是时下风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以一节《切线的判定》教学案例,分析、反思自己的学案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通过在问题引导下看书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一天将《切线的判定》的学案发下,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学前准备部分。同时初步懂得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了将课前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杜绝学生抄学案,应付的现象,每次上课前多种方式的检查验收是必不可少的,采取组长验收和老师抽查相

5、结合。教师抽查每组都要兼顾。不让学生存在侥幸意识。抽查结果记入本节课的最终评价成绩。  二、课堂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做好学前准备。课堂开始5分钟,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学前准备部分。先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来当"老师"帮助纠正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要求达到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弄懂学前准备每道题,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得一些后进生听同学讲给他听有亲切感,没有距离。而且优生自己是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后进生容易模仿和接受,可能无意之中会顿悟:“我那儿不会?为什么不会?”。有时后进生即使没听懂,他们可能还会请同学再讲

6、给他们听。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所存在共性的问题,由小组的“代表”(多数是优生)走上讲台交流展示,当“小老师”讲给全班学生听。要求他们要讲给别人听时要考虑如何讲解,从哪些角度讲解别人才能更易听懂,这样又逼使优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更进一步,理解更加透彻。这正如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提到:谈到学生中的友好帮助时,应该着重指出这种学生共同合作的形式,不仅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益处,对成绩好的学生的益处也不小。2、提问预习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前准备结束后,我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①画图并写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②你能快速地

7、画一直线是圆的切线吗?这条直线有何特征?生:与圆只有一个交点;③你能比较准确画出圆的一条切线吗?谈谈所画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圆的切线。因势利导,让学生归纳并整理切线的判定定理。分析、反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画圆的切线,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引入切线的判定定理时,不断地运用切线的性质,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促

8、进学生对切线的判定理解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