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97643
大小:1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2
《质疑探究 思辨求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质疑探究思辨求学—解析“三主互位导学法”中的“质疑探究”宁县五中李君双【摘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跃立潮头,推出“三主互位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感,提升素养,形成学生的多向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关键词】质疑(预设)探究(关键)求知(生成)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成功,关键在于作为引导、组织学生泛舟于知识海洋、耕耘
2、于知识沃野的教师怎样去导航、播种,怎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以“学、议、练”为主旨的“三主互位导学法,”它以解决问题为主干,以质疑探究为关键,以反复训练为主线。六个环节——预习指导、问题目标、自学达标、质疑探究、达标测评、作业布置中,质疑探究起着承上启下、滚动链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很好地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紧紧地契合在一起,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互助,释疑解惑,彻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解之谜
3、”。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交流总结”六个步骤,使学习过程活跃化,学习内容细节化,学习方法多样化。使整个学习过程建立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以质疑探究为载体,承载学生热情昂扬地、主动积极地经历求索,享受喜悦,收获成功。如何使“质疑探究”有序有效地展开,不仅需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广大教师勤兢的上下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实践。一、质疑探究的内涵:1、质疑:语出《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质疑:就是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现代学生学习中,以问答、生生、师生讨论为主。
4、2、探究:语出唐元行冲书《释疑论》:“康成於窜伏之中,理纷挐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探究:即探索研究,找出原因。现代教育中,亦称发现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探索性学习。二、质疑探究的有效实施:1、质疑激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事物本源”的倾向,学生只有具备了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寻求知识。在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兴趣的“浓度,”“浓”是指强烈和持续程度,表现出一种对“探究事物本源”真挚
5、的热爱,要“浓”到痴迷而化不开,当此长久,学生中就一定会出现牛顿、瓦特、焦耳••••••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将“为什么”内化为学生自愿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强烈愿望。(1)、创设熟悉生动的环境。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烧水煮饭到自然现象雾、霜的形成,从烟花施放到原子弹、卫星的上天,以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为切入点,提出疑问,激发兴趣.如:熬米汤时为什么要滴几滴食用油?火锅的两格有何不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的人造卫星为什么静止不动?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为什么会出汗?关门时,你发现门帘是向内飘,
6、还是向外飘?......(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要克服只让学生认字识图的阅读式识记学习和教师一味地不厌其烦地讲解流弊,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以”为什么”为线索,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图片,解析资料,观看多媒体课件、电影片段等。(3)、突出实践。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爱“玩”、爱“摆弄”,将这些特点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玩物益智。”一是多做演示实验;二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实验机会,三是将实验改进,使实验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冒险色彩,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将杯口盖有纸片的满
7、杯水倒置,观察纸片是否掉下来。做如下改进:纸片上扎许多小孔,观察水是否淌下来;去掉纸片,将杯子放入水中,未提离水面前,观察杯中水是否往下流。(4)、开展竞争。通过双人、小组比赛,红蓝方辩论,小发明、小论文评比等活动,以“好胜心”驱动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紧张、活泼的学习状态中。2、设疑导学: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形成具有逻辑顺序的“问题串,”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为什么。”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才会有
8、一种“不揭谜底誓不休”的决心取向和期待倾向。在学习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有效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愿望。一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